新加坡理工大學校園,副教授錢思程在綠能實驗室監控節能數據與參考組變化;同一時間,濱海廣場的共享辦公室,新創業者林奕丞向夥伴分享綠色金融保單。他們都關注力拚淨零碳排新加坡的下一步。
新加坡為達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在2019年實施碳稅,每排放一公噸溫室氣體須繳付新加坡幣5元(約新台幣119元),但也讓企業預留準備時間。
星國2022年財政預算案決定調高碳稅金額、發行綠色債券。從2024年到2025年,每公噸排碳稅提高到新幣25元,2026年為新幣45元,最晚到2030年會升到每公噸新幣50元至80元。
新加坡政府要求每年排放至少2萬5000公噸溫室氣體的企業都必須繳付碳稅,包括發電廠、供水設施、廢料管理設施和大型製造業者。
新加坡調漲碳稅目的是向產業界發出明確訊號,唯有節能減碳或者低碳、零碳才是符合今後永續發展目標。產業界碳排非無償而是有價,須繳付碳稅的企業能從國際市場交易高質量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抵消最多5%的碳排放量。
對消費者來說,日常生活消費模式也影響環境能否永續發展,成為綠色經濟轉型與維持區域綠色金融樞紐關鍵。
台達電節能監控系統力推垂直農場
如今的新加坡猶如國家場域的綠能實驗場,希望打造零碳社會,台灣企業如台達電等均在新加坡扮演幕後推手。
位於加冷交叉路(Kallang Junction)的台達電新加坡總部基地,總經理鄧炳成(PS Tang)正在監控數據區巡視。
透過台達電智慧營運維護平台(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和大樓自動化系統(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提供建築群空間定位、能源數據分析、設備監控維護、災害疏散設備、異常追蹤、連動管理服務等功能,兼具營運管理及節能減碳優勢,確實掌握這棟白金級(Platinum)綠色建築的機電設備在最佳運作狀態下。
明亮的辦公區域由自動節能設施調節控制,鄧炳成舉例說,即使人在台灣,也能透過這套監控與控制系統,實現所有設備I/O點(輸入點/輸出點)的精確資料擷取,方便能源管理的遠端監控與控制。
為推動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台達電特別在新加坡著力儲能系統及電動車充電樁,因應新加坡推動淨零碳排的國家政策。
台達新加坡總部的電動車充電樁。(圖:中央社)
鄧炳成說,台達電大樓安裝了台達電電子新加坡的第一個公共DC 200kW超快速充電器和容量為100kW/178k kWh 的儲能系統(ESS),運用儲能系統支援電動車(EV)的充電樁,提高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效率和可靠性,有助實現新加坡永續發展和電力穩定的更廣泛目標。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是台達電展區一個模擬的小型垂直農場。
圖為台達在新加坡總部的模擬垂直農場。(圖:中央社)
鄧炳成說,透過節能技術控制光源、養分、水分,模擬陽光培育植物或有機蔬菜,這個垂直農場能種植超過45種蔬菜,發展垂直農場是非常適用於土地面積不大的新加坡,類似都市農業概念,相信未來新加坡會有很多的垂直農場,都要能自給自足,這絕對是今後的趨勢。
他說:「台達電員工可以新幣1元的價格購買小型模擬垂直農場生產的生菜,還挺搶手,達到台達電與員工資源共享目的。」
新加坡節能減碳淨零排放,台達新加坡總部也透過智慧營運維護平台和大樓自動化系統落實並監測各項節能數據,圖為台達新加坡總經理鄧炳成。(圖:中央社)
開創都市代謝性農業模組空間
位於花園城市西邊的新加坡理工大學(SIT)校園一隅的綠能實驗室裡,來自台灣在新加坡理工大學任教的副教授錢思程利用午休時間,在透明的聚碳酸酯(PC板)搭建的結構模組化空間裡,監測各項數據與裁種蔬菜的生長狀況。
這項研究結合本地企業與日本御茶水大學、東北大學等大學資源,是一項跨國性的JSPS計劃資源研究案,主要目的仍是因應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錢思程(Chien Szu-Cheng)認為,新加坡有80%人口都居住於組屋(HDB),組屋側面的牆面經過一天的太陽直接曝曬,導致屋內溫度升高,因此,組屋側邊的立面牆面變成可以利用的空間,都市農業不失為良好解決方案。
根據他的規劃,這種做法可增加新加坡農業空間,如果能在側邊牆面多增添一個面,反變成組屋與直射陽光間的緩衝空間,陽光提供植物足夠光線生長,同時變成一個很有趣的「隔熱層」,減緩太陽的熱量被組屋外牆吸收,這意味著組屋裡住戶不須耗費過多冷氣資源,達到節能效果,或讓邁入高齡化的新加坡社會民眾有機會參與都市農業。
錢思程說,這種模組化結構可稱為「都市代謝性農業模組」(Urban-metabolic Farming-module,UmFm),完全能夠因應城市農業需要,透過工業化產品的模組結構,因應諸如階梯或垂直等困難地形需求,僅需一天半時間即能輕易搭建;如果套句年輕人易懂用語,這種模組就像「變形金剛」,隨時整合變化。
他認為,模組化結構設計可以如同樂高玩具,一塊一塊拼搭起來,僅需模組計算需要多少高度與寬度。
新加坡理工大學學者錢思程。(圖:中央社)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模組化結構搭建的都市農業系統具通風效果,舉凡適合亞洲生長環境的蔬菜、小白菜等都可以栽種。
對錢思程來說,這種都市代謝性農業模組的設計完全是因應在有限土地下、針對新加坡不同建築型態與空間進行的整合模式,目前仍會監測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進行驗證,測試當聚碳酸酯板開合的度數為何,才能展現最好的效率。
錢思程的模組化結構設計位於校園一隅,將於明年搬到新加坡東北部榜鵝新校區的新加坡理工大學,原屬原始雨林的新校區完工後,依舊保有原本生態面貌,校園建築與原始生態彼此和諧,其中有多能源微電網系統,能智慧地調節能源供給。
他說:「我們在裡面生活,使用這些建築,也在裡面做很多相關的實驗。」榜鵝新校區猶如新加坡推動節能減碳的綠能縮影,化身為大型的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
圖為新加坡理工大學的綠能實驗室。(圖:中央社)
另外,新加坡理工大學副教授蘇周明(Soh Chew Beng)說,新加坡全年陽光照射充足,將太陽能板安裝於屋頂之上發電是今後走向,除降低室內熱量吸收,也減少冷氣電力需求,有助降低能源需求。新加坡四面環海,也可以向海洋擴張,最近流行在海上建立浮動平台放置太陽能板就是其中一例,其他如可將遊艇等小型船隻改為電池動力,都有助降低碳排放。
他以課程設計為例,說明理工大學的永續發展課程讓年輕學子從實際操作中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這些課程涵蓋綠建築課程、綜合設施管理與科技農業等,藉由綠能實驗室等,將課程所學透過各項實驗數據,實際運用於這個實驗室農場。
蘇周明認為,透過學校與產業界合作是新加坡邁向永續發展的雙贏模式,新加坡理工大學與「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合作在校園內建構微電網系統,也設計與電動車充電站的實驗研究,都是合作案例。
圖為在新加坡理工大學任教的學者錢思程(左)與蘇周明(右)在實驗室進行各項節能數據分析。(圖:中央社)
綠色金融經濟產業鏈
新加坡推動淨零碳排,從台灣到新加坡打拚的新創業者林奕丞(Bruno Lim)很有感觸,無論本地企業或外國企業都要符合這個發展趨勢,即使是保險保單設計也必須與推動淨零碳排接軌。
林奕丞以與車輛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Usage-based insurance保單為例說,當汽車里程數越多,保費就繳得越多,意味著要消費者儘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通勤,鼓勵大家有車也不要多開,駕駛里程數越低,就毋須付擔高額保費。
利用科技提高效率是綠色經濟產業的重要環節。林奕丞說,在新加坡這種地小人口密度高的國家,以綠色農業實驗場域為例,可以藉由控制肥料施放增加栽種蔬菜產能,落實城市農夫概念;其他像是藉由環保包裝設計,減少電子產品從生產到運送端產生的碳足跡,都是綠色經濟產業鍵一環。
他認為,新加坡重視如何結合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大力提倡要在2030年之前大量減少碳足跡,如今在政府鼓勵永續發展下藉由民間整合新創能力,綠色經濟產業服務的嶄新模式就能應用於各個產業。
新加坡在2022年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會在2030年前發行高達新幣350億元的公共部門綠色債券,作為綠色融資項目的重點工作。
綠色經濟產業鏈除了與金融科技有關的智慧設施,各地公共停車場普遍設置充電樁或與交通有關的智慧付費系統,都是產業鏈一環,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創造更多商機。
從綠化,低碳到零碳,新加坡扣緊淨零碳排的國家實驗場域;企業方面,特別是建築業及綠色金融產業早已總動員,深怕跟不上政府推動綠色能源政策的腳步。
一般人民比較清楚的是新加坡政府推動2030年要達到綠色藍圖總目標的決心。無論是城市建築或大學校園與綠色產業,均將新加坡視為絕佳的綠色能源實驗室,實驗室範圍也從教室走進大自然。
「這是一張99分試卷」的新加坡故事,新加坡要全力達到滿分,這3位來自台灣的產學與專業人士正扮演著背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