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砸大錢也難吸引外籍生 科技人才缺乏如何解?](https://cn4.rti.tw/assets/thumbnails/2024/06/18/b1f7dff9497c766335489596832712f2.jpg)
在少子女化情況下,台灣各行各業都缺工,尤其科技人才缺口不斷擴大,半導體業磁吸效應,也讓其他產業廠商感受到徵才壓力,政府及企業都認為引進海外人才非常迫切,但在台積電支持下,國立台灣大學專為外籍生新設的「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目標錄取50人,結果意外的只有9人報名,最後只錄取5個人,報到人數恐更低。隨著全球科技業啟動搶人大戰,台灣要如何維持競爭優勢呢?
近年半導體成為顯學,為培育半導體人才,台積電就投入新台幣30多億預算到台大、清大、陽明交大等頂尖大學、甚至高中都有。此外,除了瞄準本國人才外,也向海外人才招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以台大新設的「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為例,今年首次招生,預計招收50名、甚至最多60名外籍生,但只有9人報名,最後錄取5名,今年9月有多少人報到還未知;這也意味著,即使台灣半導體技術如此知名,台大又是台灣最頂尖學府,且台積電表態,若學程成績優良,台積電將提供優於非學程學生的薪資,但國外學生似乎不太買單。
台大學歷、台積電高薪誘人為何不靈?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身處半導體領域的他,確實感覺到半導體磁吸效應,從台積電、聯發科、國際大廠輝達都喊出要招募上千人,「但台灣那來那麼多科技人才?」結果就是人才不正常流動,反而增加企業營運跟人員訓練成本,降低生產效率及競爭力,嚴重的話恐怕會出現人才或產業外移。
張耀文也認為台灣教育體制僵化,像是台大資工系招生名額固定,幾十年來都是兩個班,教育部不敢對產業需求殷切的學系擴班、或常態增加招生名額;即使非常態招生名額增加,但也因配套不足,無法彈性提供師資、設備和經費,使人才培育效果降低。
張耀文也強調,108課綱已造成理工學生學科能力弱化,快樂學習是很難紮實培養數理能力;還有台灣有著全世界最複雜的賭博式考招制度,「級分制讓數學74分竟和100分同級分,有違公平」,這樣完全辨別不出最頂尖人才。
高房價與職涯天花板 台灣科技人才面臨兩難題
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監事召集人李士昌出席1111人力銀行舉辦的公聽會時也直言,台灣應更多元應對缺工缺才問題,政府不該單純用海外人才來解決問題,資方則更應提升徵才競爭力。他說:『(原音)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是資方的責任,然後有需要時政府可協助,可能可以跟各方討論該怎麼辦,我覺得這才是人才荒在這時代的發展方向,而不是一昧只想著人不夠,就去其他地方找人,可是我們又好像還沒準備好跟其他也需要找人的國家競爭。』
李士昌也提到,台灣科技業經常發生勞資爭議、大規模裁員,恐喪失對人才的吸引力。他指出,勞工在挑選公司時的三大條件,包含「制度環境與福利」、「工作內容與發展性」及「前員工的實際看法」,但他得到的回饋多半非正面。且觀察科技業所需人力,近期以基層人力為主,沒有那麼多的高階技術人才需求,顯然職涯出現天花板。
他以身邊朋友為例,已經有朋友想在海外買房,代表跟他類似背景的人已經想在其他國家落地生根;台灣想招募海外人才來台,但台灣的房價與環境能否提供他們安居樂業的需求、留住人才呢?
時代轉變 年輕人更重視工作生活平衡
這位年僅不到30歲的台灣軟體工程師楊先生,曾經在金融業工作近5年,還外派到中國深圳,近期則決定轉換跑道,離職準備創業,面對職涯下一步,他認為自己不會選擇待在台灣。
他受訪時直言,「願意為了遠距工作降低薪資。」除了重視自由外,他認為台灣房價太高且租屋品質不良,還有台灣產業過度集中於半導體,這類工作需要嚴格的現場管理,對於獨立作業比例高的軟體科技人才,自由選擇辦公地點更具吸引力;比起薪水,他也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企業是否提供足夠的時間、自由與資源,進行研究創新或自我提升。
解決科技業人力短缺 學者:改善工作環境、重視女性力量
對於科技業人力短缺該如何解決?張耀文指出,年輕世代跟自己的世代已經不同,台積電不再是第一志願,很多學生比較傾向去外商公司工作。
他建議,短期可廣開職業培訓、中期則可開發女性人力,長期則要加強數理教育;其中女性人力是最具「CP值」的方案。他說:『(原音)女力開發這部分我覺得是目前CP值最高的,因為女性從事科技產業占比跟歐美比起來低非常多,但也不是嘴巴講講就好,必須讓女性在升學就業機會上有適當保障還有激勵。』
至於引進海外人才方面,張耀文認為,必須改善在台就學、就業、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的環境,優化移民政策,策略性招募留台意願較高的國際人才,提升攬才留才的性價比,加強文化習俗相近華僑及具經濟優勢地區的攬才,例如東歐和東南亞等。
近年非典型工作的崛起,影響了年輕人就業方向,再加上他們更重視生活平衡更勝於工作,寧可放棄高薪,也要自由;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達,卻常被說「是工程師用肝換來的」,在各國紛紛布局AI趨勢下,台灣除了技術高超外,更應思考如何在方方面面與全球競爭人才,要吸引人才投入科技業恐怕要比過去更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