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今天(11日)舉行治療成果記者會表示,該院腎臟移植團隊今年4月完成亞洲首例「分肝種腎」器官移植,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利用捐贈靜脈製作延長通道,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至低體重兒童的肝臟內,幫助8歲吳小妹脫離終身洗腎的枷鎖;經文獻搜尋,利用肝靜脈嫁接延長血管的重建方式,僅美國曾施行2例,此為國內、也是亞洲首例。
吳小妹2歲半時罹患罕見雙側威爾姆氏腫瘤(Wilms' Tumor),為一種腎臟惡性腫瘤,罹病原因與基因突變有關,好發於年幼孩童,唯一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整個腎臟,再配合化療;切除雙腎後,須進行腹膜與血液透析治療,將尿毒排出,由於末期腎病變加上透析治療,導致吳小妹身高發育遲緩、心臟擴大並衰竭,以及鈣磷電解質不平衡所引發的嚴重骨質疏鬆,再加上反覆腹膜炎感染,時常進出醫院,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吳小妹在高雄榮總密集化療並長期追蹤5年後,腎臟惡性腫瘤雖已治癒,但透析治療的副作用仍持續且加劇,讓醫護團隊束手無策,接受腎臟移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去年5月吳小妹的父母決定由屏東北上至台北榮總評估,等待腎臟移植的機會,僅等待2個月即幸運獲得大愛捐腎,但吳小妹的下腔靜脈因小時候巨大的威爾姆氏腫瘤壓迫,已呈現纖維化、甚至完全閉鎖不通,屬於非常罕見的狀況,在完全找不到可重建的靜脈下,難以克服腎臟移植手術的障礙,因此不得不放棄移植機會。
為搶救吳小妹,北榮腎臟移植團隊挑戰極限,利用經心臟靜脈血管攝影,企圖找到殘存的通暢靜脈,做為日後移植的準備,檢查結果發現吳小妹的腹腔內僅肝臟內的一小段靜脈是健康的血管,其餘皆為不堪用的側枝新生血管,團隊認為把肝臟分開、找到健康的血管進行重建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今年4月吳小妹幸運獲得第二次大愛捐腎,經審慎討論,移植團隊決定依先前推演的方式,為吳小妹妹進行移植手術,手術過程非常複雜,必須克服吳小妹先前多次腹部手術與腹膜炎所造成的腸沾黏,再將肝臟徹底分開,找尋唯一仍健康的肝靜脈,將捐贈者身上取得的靜脈,製作一段延長嫁接的通道,再與腎臟的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手術中,放射科醫師同步放置血管內支架,避免肝臟重量壓迫移植腎臟的靜脈回流,影響腎臟的血液循環,耗時12小時,終於完成高難度、多重接力的移植手術。
吳小妹在記者會上送上親手寫下的卡片,上面寫著「感謝你捐給我一顆寶貴的腎臟,讓我可以不用再到醫院洗腎,我會好好保護它、愛惜它。」
吳小妹「分肝種腎」手繪示意圖。(北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