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三中全會後 中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愈來愈大

  • 時間:2024-07-17 12:1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三中全會後 中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愈來愈大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如何穩定供給與提高國內需求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圖為中國安全人員在北京中南海領導人辦公區外站崗。 (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目前正舉行第20屆三中全會,如何穩定供給與提高國內需求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若中國需求持續減少或難以復甦,則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將持續存在,這將使得中國經濟成長率要達到官方目標5%,變得更加困難。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本月15日公布最新經濟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第1季GDP年增率為5.3%,第2季GDP年增率4.7%,今年上半年GDP年增率初步估算為5.0%。若中國政府要達到全年經濟成長率5%的目標,則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必須要維持5%。然而,上述經濟成長目標能否達到,值得進一步討論。

中國通貨緊縮的情況並未改善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的高低受到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以及出口與進口的影響。首先,就中國的民間消費而言,今年以來,中國國內需求仍然不佳。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公布六月份的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2%,今年一到六月,除了一月的年增率為負成長0.8%外,二月到六月的CPI年增率雖為正成長,但成長的幅度均非常小。換言之,中國內需消費的動能仍不足夠。此外,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在上月於中國大連舉行的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房地產消費已從過去占GDP比重16%降低至12%,預期房地產價格下跌也是導致房地產消費減少的重要原因。

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大幅降低

其次,就民間投資而言,第一,在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問題仍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房地產的民間投資已無增加的可能。第二,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廠商在中國以外的新增廠房已逐漸完成,對中國的投資進一步降低。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23年外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FDI)大幅降低82%後,今年上半年外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金額為2.2兆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降低29.1%。由外人直接投資的大幅降低可以知道,中國的民間投資已大幅降低。第三,雖然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減少,但是,只要中國國內廠商的投資增加,則中國的民間投資仍有可能增加。民間投資與出口的增加,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到5.3%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美國與歐盟率續對中國生產過剩的產業大幅提高關稅後,這些民間的投資與出口所面臨的負向影響將會逐漸產生,進而對於中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換句話說,下半年中國的民間投資與出口將會因美國與歐盟的貿易制裁而降低。因此,由上述影響經濟成長的組成因素觀察,中國今年第三季與第四季要達到5%的經濟是相當不容易的。

最後,若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對於來自中國的產品進一步加徵關稅,則對於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引擎的中國經濟而言,其衰退幅度會進一步擴大,日本野村銀行已下修中國下半年經濟成長為4.2%,美國高盛銀行與英國巴克萊銀行則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由5%下修為4.9%與4.8%。若未來有更多國家對於中國生產過剩的產業實施貿易制裁,則中國的經濟將離5%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中國要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脅迫的能力將會愈來愈小。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