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卓榮泰將於明天(18日)主持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場委員會議,卓榮泰今天(17日)說明,委員會官方代表有12人,並將聘請工商、中小企業、學界等外部專家擔任顧問。對此,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經濟發展委員會產業代表僅有3分之1,應該要過半才能代表民間企業真正的聲音,且因應新興科技應用當道,也應邀請半導體、AI等產業界代表加入。擔任顧問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則說,自己是看到新聞才知道此事,目前對於委員會組成仍不了解,但目前已知有參與的工商團體領袖都具有代表性,相信能清楚反映產業心聲。
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將聚焦討論委員會架構及設置要點、人才、資金三大面向議題。林伯豐表示,台灣GDP成長不如中國大陸,但比美國好,委員會討論時應參考GDP成長與產業界面對的問題,而企業希望能源穩定供應、電價合理,減排成功,企業才有利潤,進而為員工加薪,若政府希望企業加薪,又要漲電價,這並不合理。
吳東亮指出,經發會18日的首場委員會議,顧問並不會參加,顧問會議則預計8月召開;當前工商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包括ESG、減碳、電力供應等,而政府關注的是希望企業加薪,他認為這點不用擔心,因為台灣主要企業都有調薪,且幅度比通膨還要高,雖然每家企業加薪時間表不一,但一定會加薪。
至於卓榮泰透露,總統府成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在25日開會。林伯豐表示,希望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能有新氣象,並將核電納入討論,尤其日本在311核災後,核電比重一度只剩5%,現在規劃2030年要恢復到30%,有核災的國家都這樣了,台灣憑什麼要增加碳排,不用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