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日前檢測出中國飲用水品牌農夫山泉的產品水質達到歐盟標準的規範上限,換言之已是接近不合格的邊緣。農夫山泉隨即發文抗議,並向香港消委會發出律師信。最終,香港消委會宣佈自己之前的檢測存在偏頗,並重新將農夫山泉的水質評為五星級。此事看似鬧劇,中港民眾也難得意見一致,紛紛譴責農夫山泉的霸道。但對香港來說,這卻是日常生活大陸化的一個縮影。
怒發律師信 農夫山泉認為應該採用中國標準
香港消委會沒有祖國意識、看不到國家發展的進步,將中國民族品牌企業農夫山泉的產品列為接近歐盟標準上限的行列。如此「沒有國家情懷、大局意識」的行為,惹怒了農夫山泉,認為其誤導公眾,採用歐盟標準而非中國標準,憤而向香港消委會發信,揚言跟消委會幹到底。香港消委會從善如流,最終宣佈:原本的檢測有誤,農夫山泉是五星級品牌。
罕見的是,平時互看不順眼的中港雙方網民,今次出奇團結一致,紛紛譴責農夫山泉的霸道行為。特別是中國大陸網民,平時深受毒奶粉、假冒偽劣產品之苦,加上原本就看農夫山泉不順眼,多是力挺香港消委會。果然,在關乎自己衣食住行的問題上,大家是沒有族群,不分彼此的。
農夫山泉和以前的中國奶粉企業一樣,用「中國標準」這種概念大打民族愛國牌,這是一種非常無恥下流的行為。農夫山泉顯然非常清楚今天香港的社會樣貌,已經不是2019之前,愛國成為牢不可破的政治正確。在執行愛國路線方面,香港表現得比中國大陸還要左、還要極端。因為長年政治宣傳,中國大陸的愛國教育和生活意識,某個程度上是一種表演,越是到基層,越是形式主義。但香港不同,由於其受英國的普通法和規則意識的影響,會認為既然愛國已經是一種新的準則,就必須不折不扣去遵守、執行。所以,這也導致了今天的香港,愛國無處不在。香港消委會顯然是害怕被戴上「不愛國」的帽子,最終選擇了讓步。畢竟,農夫山泉的武器「中國標準」,背後的潛台詞是中國道路、中國自信、中國特色。這個概念,誰敢反對?
霸道作風無法挽回市場信心
農夫山泉用霸道和施壓的做法,獲得了一個五星好評。但所有人都看在眼裡,這個五星的評級是臭不可聞,而且是貽笑大方。農夫山泉連中國大陸的消費者都難以說服,又如何能夠去影響香港消費者?更為癥結的問題是,農夫山泉的老對手娃哈哈,一直以來備受中國老百姓親睞。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在中國公眾形象的差異背後,是中國人對兩種不同階級、族群的感知。娃哈哈的崛起代表了在改革開放下,靠自己雙手奮鬥的中國企業家,娃哈哈的成長凝結了很多中國人對改革開放的回憶。而且,娃哈哈對待員工、對待鄉里的親和與關懷,也讓中國民眾感到鼓舞和溫暖。
但農夫山泉正好相反。它成立以來,就被中國媒體詬病產品品質。而且,對其進行批評報導的媒體記者,紛紛受到拘禁或是打壓。農夫山泉在中國的市場佔有持續走低。而且,其破壞環境的市場開放方式,更是與現代社會不相容。久而久之,農夫山泉成為了中國民眾眼中最為負面的那種欺壓百姓、勾結官府的惡商。然而,農夫山泉卻從未因此反思過自己的錯誤,也沒有從產品品質上加以提升,而是不斷壓制批評聲音。這一次,農夫山泉將自己在中國大陸的霸道作風帶到了香港,雖然成功了,但是,它也永遠地失去了香港市場。
日常生活大陸化的縮影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離任前,曾列舉了十多個指標,來觀察香港以往的自由是否還能保持。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香港的執法力量能否調查中資機構和企業。我們如果將這一條略微擴展一下,就會看到,這種自由顯然已經沒有了。回歸初期,廉政公署尚且能夠調查北京的中國旅行社。但是到了後來,中資企業、北京駐港機構碰不得、摸不得。
如今,維護香港消費者權益的法定組織消委會,連一個產品品質的檢測報告,也要向中國的民間企業低頭、讓步,這說明,經過了回歸之後的27年,香港不僅在政治上已經完全大陸化,在日常和社會生活上,也開始大陸化。
不久前的一則新聞,中國網民的評論,或許很能說明香港的這種變化:當廣東省宣佈要實現粵港澳的身份證一體化後,中國網民很開心——從此去香港不用辦理類似護照的通行證,變得方便了;但也很清楚,從此以後,沒必要再去香港了。
是的,從農夫山泉事件開始,香港的奶粉、化妝品,或許不那麼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