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報導,中國官員今天(19日)承認,在本週三中全會閉幕時重申的廣泛經濟目標清單,其中包含「許多複雜的矛盾」,顯示政策實施的道路崎嶇不平。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為期4天的三中全會閉門會議後,中國官員們做出了一系列承諾,從實現工業園區現代化到擴大內需,以及在刺激經濟成長的同時遏制債務風險。
這次三中全會的初步摘要,並未包含北京計劃如何解決這些目標之間的緊張關係,例如如何讓消費者增加支出,同時又讓資源主要流向生產商和基礎設施。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面臨許多複雜矛盾和問題,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
中國政策中的這些矛盾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增加製造業附加價值、加強社會保障、開放土地使用和提高地方政府稅收的目標都是如此。
但做出艱難的選擇是一項日益急迫的任務,因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到多重挑戰,從疲軟的內需和通貨緊縮風險,到房地產產業的持續低迷,部分城市的債務危機,以及主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
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速度低於預期,嚴重依賴工業產出和外部需求,但國內經濟持續疲軟。
部分分析人士認為,這次三中全會的結果大量借用了中國現有的做法,這一事實令人失望。
中國股市19日小幅下跌,與其他亞洲市場一致,顯示三中全會未能提振投資人的情緒。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賈西亞-艾雷洛(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相同的產業政策、相同的觀念。」
賈西亞-艾雷洛說:「確實沒有改變方向,沒有消費驅動的成長,什麼都沒有。沒有提到市場力量,什麼都沒有。所以,這真的令人失望。」
中國預計在未來幾天發布一份包含更詳細政策計畫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