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26日刊出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專訪內容,提到卓榮泰鬆口2030年可能重啟核電。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天(1日)表示,卓揆未在專訪中提到2030年將重啟核電,現階段行政院的工作重點,包括將興建中的電廠如質、如期完成,未來將持續開發多元綠能;除了目前運轉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對氫能、地熱等「新能」擴大研發。
「日經」專訪內容提及,卓榮泰表示,「核電無法解決當前的電力問題,但將來可重新討論利用核電」。卓榮泰並說,面對人工智慧(AI)和半導體產業對電力的日益增長需求,考慮未來可能的缺電風險,只要社會能夠就安全性和其他問題達成共識,各界應公開商議是否重啟核電。卓榮泰表示,台灣需要在2030年前,將發電量提高700萬瓩,相當於7座核電機組的總量。
陳世凱強調,卓榮泰在專訪中也強調,核能除了安全議題,仍要面對核廢料的議題;在討論核能的能源選擇之前,更要理性務實地來面對核廢料處理問題。
行政院也公布專訪逐字稿,指出記者提問「院長盤點很多新能源的選項,但是對於核能,我們是否就放棄不去做一些新的技術的研究呢」;卓榮泰回答,核三廠1號不可能延役,但是它以後會不會重新再運轉、再啟動,也許核管法會改變,會怎麼樣。卓榮泰接著表示,就算重新啟動,在未來的3年半到5年當中,要做很多的安全體檢,體檢之後要做很多設備的更換,還要做一些地震帶的耐震的檢查,這個都不一定能夠完成。
卓榮泰表示,如果前述都一切順利的話,台電參考世界上其他電廠延役的時程大概3年半到5年,在這個時程當中,核三是沒有辦法發電的;如果大家認為這幾年(供電)比較緊張,要靠核三來彌補是不可能的事情。卓榮泰表示,未來可不可行,還不知道,就算可行,也是未來的事情。他表示,幾乎在2029、2030年前,核三沒有辦法補充任何電力。
卓榮泰表示,那2030年之後呢,2030年的時候,事實上政府已經有一個新的數字產生,到2033年(供電)會增加到1,786萬瓩;當然也是在幾個條件下,就是新的電廠要能夠接得起來,其中最重要的是天然氣第四接收站,那這是未來的問題。
卓榮泰表示,世界各國,尤其美國方面,在2030年,對於新能源的開發應該是一個關鍵的時機,新的能源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他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卓揆說,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但是未來的核能都有任何的可能,「我們都可以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