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隊在今年巴黎奧運一共派出35名運動員參賽,截至7月底,已經取得2金2銅的成績。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在28日先拔頭籌,引起市民的轟動,特首李家超甚至稱她「打出不會放棄的香港精神」。然而,不是只有取得勝利的「永不放棄」才是「香港精神」,像謝影雪與鄧俊文那種明知勝算渺茫仍奮戰到底,這種意志更令值得重視。
「香港精神」不僅僅是運動場上的拼搏,更是我們在面對各種挑戰時所需要的堅持與韌性。這種精神在香港這座城市、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曾閃耀過。我們曾為理想奮鬥,為自由抗爭,但最終卻面臨無情的打壓。當我們回望過去,不禁要問:我們所追求的「勝利」,是否僅僅是個人在賽場上的輝煌?
2019年,我們香港人為爭取自由民主而奮起抗爭,展現了香港人的勇氣和創意,成為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從街頭抗爭到政治參與,我們曾以為距離理想的香港只有一步之遙。但《國安法》的實施,無異於一記重錘,將我們的希望打碎。香港的自由空間被急速壓縮,許多人被迫離開家園,留下來的人則活在恐懼之中。這5年來,我們默默忍受、無處宣洩,看着一切熟識的東西逐漸消失,只能在無盡的鬱悶中打轉。
巴黎奧運透過運動員讓「香港」再現光芒,這種久違的勝利與光榮感使我們迫不及待要抓緊它,但這份喜悅無法掩蓋內心的不安與焦慮。當奧運結束後,我們將再次面對那個高壓的社會氣氛。比起曇花一現的勝利,我們更應學習謝鄧二人面對逆境時不屈不撓的勇氣。
謝鄧兩人曾一度高踞世界羽毛球壇混雙第2名的位置,但因為接連遇上傷患,從兩肩到膝蓋、從膝蓋到大腿,痛楚遍佈全身,令到他們曾一度有一年半時間無法出賽;更不幸的是,謝影雪在奧運前一個月患上類風濕關節炎、肩膊更多度「甩骹」(脫臼),她在賽後也直言情況最差是無法用力擠牙膏,甚至梳頭。
台灣羽毛球選手戴資穎在巴黎奧運前的掙扎,與謝鄧二人的心境不謀而合。身為羽壇傳奇,戴資穎深知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站上奧運的舞台。儘管傷病纏身,她仍選擇堅持,只為不負球迷的期待。謝鄧二人亦然。他們清楚,這或許是他們在羽毛球生涯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面對即將告別的賽場,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期待,他們選擇用盡全力,不留遺憾。這些運動員,不只是為作為運動員的尊嚴而戰,更是背負著無數人的期待。對比江旻憓的「我終於無輸」,他們是明知敗仗也要戰到最後,為的是無悔自己過去付出的努力,也是報答所有支持和愛護他們的人。
敗陣並不好受,觀眾也無法從中分享喜悅,但正正他們那份「縱使徒勞無功,絕不無疾而終」的精神,才讓我們能夠學會在頹垣中尋找希望。對謝影雪、鄧俊文,甚至是台灣的「小戴」而言,他們在這場終局之戰所追求的已超越勝負,而是一場對抗宿命、對抗苦難的戰役。如果勝利的意義是為人帶來滿足感,那這種絕望中的抵抗,就是為了種下希望,為未來創造一點點基礎。
因為江旻憓的親建制背景引發網上爭論,有些人認為現在重提黃藍、2019年已經過時。然而,正是在2019年,大家縱然明知在強大的黨國暴力體制下,赤手空拳不足以撼動體制,仍然前仆後繼,努力為這個社會和國際世界帶來點衝擊。在絕望中,勝利的喜悅確實讓我們得到短暫的寬慰,但敗者的頑強才是這個時代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