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將於明(8)日在總統府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多個公民團體對此表達高度的關注與肯定,因此共同成立「民間氣候監督小組」,將以環境正義、公民參與等核心價值來監督國家氣候變遷政策,並提出建言供政府參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海洋公民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等多個NGO組織,7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並宣佈成立「民間氣候監督小組」,針對8號即將在總統府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提出以民間角度為出發點的建言。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同時也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的何宗勳表示,肯定賴清德總統召開這樣的會議。每年的4月22號民間團體都會召開全國NGO環境會議,並將相關建言提供政府參考。雖然過去蔡政府都非常重視相關建言,但是只要牽涉到氣候變遷或能源問題,各部會之間的對話都不是太順暢。
何宗勳認為,氣候、能源等議題,如果沒有總統的高度來介入主持,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何宗勳說:『(原音)根據他國的經驗,氣候問題決策的層級越高,效果會更好。我雖然是(委員會)代表,我的意見不會是只有個人的意見,應該是很多團體的共識之後,我帶到府方去。然後不管這個意見是好聽或不好聽,我們還是覺得總統要能夠聽聽看民間更多元的一個聲音。』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祕書長高茹萍則表示,能理解政府推動半導體、AI等高耗能產業,來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政策,但也希望政府思考,是只想當媽寶的媽媽,還是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高茹萍說:『(原音)如果你只是當個媽寶的媽媽,然後過度的去保護這些AI的產業,或者是用電大戶,他只希望我們要有足夠的電,而不管是什麼的電。到底這個電對於台灣的環境是不是有什麼影響?企業是不是應該要善盡這個企業社會責任?希望賴政府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要善盡要求我們的這些用電大戶的企業。』
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表示,明天是8月8號,除了總統府要第一次召開「氣候變遷會議」,同時也是88風災的15週年。在極端氣候引發的災害下,受害的往往不是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工廠企業,而是一般的老百姓。總統應以國家安全的高度,針對易受災地區提出因應政策,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