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中國車輛以零組件方式來台組裝「洗產地」,經濟部自8月起納管所有具中國血統車款,要求車廠提出國產化承諾。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楊志清今天(9日)上網路節目時說明,研析國內車廠的國產化比例至少有4成以上,加上務實考量,才會訂定中系車款國產化比例須分3年達到35%。他並提到,台灣汽車零組件符合歐美售後服務品質規範,受到國際認可,加上可結合ICT產業等優勢,未來仍可闖出一片天。
中國低價車輛傾銷世界,引起各國關切,且疑似有業者自中國大量引進整車零組件來台組裝,進行不公平競爭,為此,經濟部8月祭出新制,將中資與國際品牌合資、中資併購的國際品牌、國際品牌在中國廠生產,以及中國品牌等車廠車商全數納管,並要求這些車廠承諾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也就是國產化比率要分3年達到35%。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楊志清9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指出,2023年國內汽車整車市場規模前所未有,達到47.6萬輛;其中,經中國上汽集團收購的原英國品牌MG旗下HS系列車款位居第八名,當時經濟部就已注意到此事,加上今年3月立法院關切,也加速經濟部的處理速度。
楊志清說明,研析國內整車廠自製比例、國產化情形,國瑞汽車的國產化平均加權比例達50%,鴻華設計的電動車款也有40%,而從媒體報導中也看到中華汽車整車自主設計研發比例達到9成,在務實考量下,設計中系車款的國產化要求。他說:『(原音)因為剛剛所講的這4種車款,它基本上都已經設計完成了,必須要讓業者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反應跟處理,所以我們設定了3年,第一年15%、第二年25%、第三年35%,讓大家可以去談、選擇哪一些部件可以在台灣做自製、逐步的要求,我想是讓大家有一些緩衝的時間。』
楊志清指出,針對已在台上市的車款,則要加速提升國產化比例,第一年就要達到20%,第二年30%,第三年35%。
談到台灣汽車零組件的競爭力,楊志清認為,台灣汽車零組件符合歐美售後服務品質規範,包括車燈、板金、保險桿等都受國際認可,再加上結合ICT產業,使得汽車電子表現亮眼,產值在2023年衝上新台幣4千億元,規模還超越整車產業;傳統汽車零件則是要趕快提升附加價值,像是在車燈加設攝影機、在座椅偵測駕駛人重量、在輪胎嵌入偵測耗損的晶片等,他並強調,以現有成果來看,台灣汽車零組件與歐美車商都有合作,已在國際展露頭角,未來仍可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