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早安,午安,晚安。無論你是什麼時段看這篇文章的,筆者都祝君安好,一切安好。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捷運上,聽著電台。沒錯,是電台。所以,筆者這次希望用電台的形式,用文字表達筆者想表達的。
離開香港之後,筆者到訪了澳洲,最後目的地定在台灣。間間斷斷,令筆者最煩惱的是房屋的問題。因為離開香港之後,沒有一個免費的住所讓你安躺,沒有一個你熟悉的空間讓你一覺到天亮,沒有一群熟悉的面孔迎接你疲倦的身軀,沒有熱騰騰的晚餐放在餐桌上,寫著一張字體熟悉的memo道「雪櫃有湯呀!記得叮返熱」(意即「冰箱有湯喔,記得微波熱一下再喝」)。這些細節對於各位來說,是習以為常了對吧?對於本來安於家裡生活的筆者來說,這都是習以為常。還把它當成理所當然。但原來一切,都是得來不易。
可是,每一個人成長的路上,都要跳出舒適圈。所以,筆者決定在台北留學的最後時光多認識一些新朋友,同時又遇到了一個有趣的機會:租一間共居房,開展筆者與來自巴西、英國和法國的室友一起生活。這種共享住所的選擇不僅能節省開支,還能體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筆者也希望與大家分享在台北留學期間與這些室友相處時的有趣時刻、趣聞和文化衝突。
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筆者在台北留學時的室友們。第一位室友是來自巴西的Ana。她是一位熱情開朗的巴西女生,總是帶著陽光的笑容。她喜歡跳舞,每週都會帶著自己的巴西舞蹈音樂在房間裡舞動。第二位室友是來自英國的Emily。她是一位文藝青年,總是帶著一本厚厚的英國文學經典。每天晚上,我們都可以聽到她在房間裡朗讀著莎士比亞的詩歌,筆者表示聽也聽不懂,她試著解釋也聽不懂。最後一位室友是來自法國的Mia。她是一位愛好美食的法國人,經常在廚房裡烹飪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法國料理,恰巧筆者是就讀與食物相關的學科,所以筆者跟她特別志趣相投。
與這些室友相處的日子充滿了歡笑和趣事,在筆者低潮的時候也幸好有她們扶我一把。有一次Ana舉辦了一個巴西派對,邀請了她的巴西朋友來參加。當晚,我們在客廳裡跳著巴西舞蹈,品嚐著正宗的巴西料理。這樣的派對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巴西文化,筆者也學會了巴西的髒話,也了解了巴西的飲食文化,讓我們的友誼更加緊密。
然而,與不同國家的室友生活也帶來了一些文化衝突。Emily習慣於準時開始每天的活動,而Ana則對時間較為彈性。這導致了一些小摩擦,例如在共用的浴室使用時間上的衝突。此外,Mia喜歡烹飪法國料理,而我們在廚房裡的空間有限,這也引發了一些使用廚房的爭執。然而,我們學會了尊重彼此的習慣和需求,這使我們的共同生活更加和諧。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友誼也逐漸加深。我們經歷了許多一起探索台北的冒險,從夜市美食到象山登山遠足,每一次的經歷都讓我們更加瞭解彼此的文化和價值觀。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歡笑和淚水,這些回憶將會成為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
在台北留學期間,與來自巴西、英國和法國的室友一起生活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們彼此的差異和共同點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儘管文化衝突不可避免,但我們學會了尊重和包容,這使我們的友誼更加堅固。這段共同生活的回憶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大家年輕時,多出國走走,認識多些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