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內碳權交易今上路 估10月初有首批買賣

  • 時間:2024-08-15 10:1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國內碳權交易今上路 估10月初有首批買賣
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國內碳權交易8/15正式上路。(劉品希 攝)

國內碳權交易今天(15日)正式上路,國內碳權買賣共有三大方式,買進不可再賣出以防炒作,相關資訊都將公開於交易平台供各界查詢,避免企業漂綠,預計10月初將有首批交易。

碳費費率將於今年底前出爐,我國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環境部推動碳費徵收與自願減量並行,事業或各級政府可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取得的減量額度、也就是俗稱的碳權,便可拿至碳權交易所交易,提供須繳交碳費或須進行增量抵換等對象購買。

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去年底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國內碳權交易則於8月15日正式上路,交易或拍賣的標的包括3種,分別是「先期專案」、「抵換專案」及「自願減量專案」3種碳權;買賣方式也有3種,包括「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定價交易由賣方自訂價格供買方選擇,拍賣是自定底價由買方競標,兩者皆在碳權交易所平台進行買賣,協議交易則是雙方私下協商,但交易情況須回報環境部揭露,由於「先期專案」屬溫管法施行前的減量措施,因此僅能透過協議交易。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原音)這一個的辦法的生效,代表國內過去所推動的抵換專案或者是現在在推動的自願減量專案所產生的減量額度,可以來進行這個相關的交易,於法有據。另外,這樣的一個交易場所在我們這個辦法裡面,指定由台灣碳權交易所來進行,也就能夠更加的公開透明,讓大家了解相關減量額度的移轉都有所依據,然後我們也可以去追蹤後續的使用情況。』

碳權買賣以1公噸為單位,並設有防漂綠機制,每單位均有足以辨識其種類、專案類型及監測期間等資訊的編碼,以確保移轉過程及使用註銷的效力,交易價格、交易額度等資訊都會公開在交易平台上,供外界檢視;而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買進不可再賣出,以防炒作。此外,碳權交易由買方負擔手續費,以成交總金額5%計算。

黃偉鳴表示,國內碳權交易施行後,環境部碳排系統還需要一段時間與碳交所進行系統介接,並尋求願意上架的碳權事業,一切進入市場機制,預計10月初會有首批交易。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