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正對西太平洋更多地點派出軍艦,強化其軍事存在。值北約在此區域影響力日增而令中國引以為憂之際,此舉有加劇與北京緊張局勢的風險。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加入此一部署的最新成員是義大利航空母艦「卡富爾號」(ITS Cavour),這也是義大利首度對太平洋部署航艦。
卡富爾號和義大利一艘巡防艦最近與美國航艦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在關島附近展開演習,隔天從卡富爾號升空的F-35匿蹤戰機、獵鷹II式攻擊機(AV-8B Harrier II)則進行擊落空中目標的訓練。
卡富爾號航艦打擊群指揮官恰皮納(Giancarlo Ciappina)說:「最重要的是,這是在展示我們有能力在任何地方投射軍力。」
幾乎沒有安全分析師預期,歐洲國家海軍會在任何太平洋衝突扮演第一線角色。
但是他們在這個區域進行部署的頻率日增,正在打亂中國盤算。北京加快軍事活動節奏,包括派戰機和轟炸機靠近台灣,並在南海與菲律賓發生衝突。
值此危機有一觸即發態勢之際,歐洲國家海軍可能透過諸如為美國軍機提供額外平台、提升潛艦獵殺攻擊能力,或者協助進行補給任務等方式增援美軍。
北約成員國受到集體防衛機制保護,但這只適用於在歐洲和北美受到攻擊的情況,因此他們的防禦互助在印太區域並無法律約束力。
英國航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及其打擊群預定明年航抵太平洋,法國也表示將出動「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航艦打擊群。
其他計劃派遣軍艦赴印太區域的北約成員國,還包括德國和荷蘭。
北約各國軍隊使用標準化裝備和戰術,讓他們得以共同密切合作,即軍事術語所謂的「協同作戰能力」(interoperability)。
高階官員表示,他們目標是在太平洋推動更進一步合作,以及能在美國和其他盟邦的海軍戰鬥群進行輪替。
德國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布洛爾(Carsten Breuer)近日受訪時說:「我認為,未來我們得越來越常來(印太區域),來到我們不再談協同作戰能力,而是談互換性(interchangeability)的地步。」
2022年北約首度在戰略概念提及中國,並指北京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北約過去就對抗中國抱持疑慮,但這個組織今年稱中國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決定性推動者」後,雙方緊張關係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