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今天(30日)表示,若要建構社會對司法的信任,解決過勞及人才流失問題是關鍵,她會從基層法官及司法人員角度切入,積極優化司法程序。她也指出, 當前各國法院都面臨許多全新議題,且受到很大挑戰,因此必須善用司法的制度基礎與程序條件,有效進行社會對話,打造「法院2.0」。
賴清德總統提名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張文貞為司法院院長,張文貞在發布提名記者會中透露,賴清德總統請她擔任司法院長是兩人第一次見面,總統表示已觀察她許久,她很感謝總統的信任。
張文貞表示,法院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法官及基層司法人員長期過勞、優秀法官人才流失、快速變動的科技、產業及複雜的社會、政治都給法院極大壓力,社會對於法院的信任也難以提升,這些都衝擊民主憲政國家最重要的法治及扮演其中關鍵的法院及法官。因此,她若能獲立法院同意擔任司法院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以及捍衛民主憲政的法治與人權。
在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上,張文貞指出,司法過勞及人才流失是關鍵,她會從基層法官及司法人員的角度切入,結合律師界、法學界、NGO等各部門的力量,積極優化司法程序。張文貞:『(原音)包括建立資訊系統協助案件流程、推動e化法院工程來提升司法效能,我們的法官不能夠被海量的案件跟紙本書類所淹沒,法官的專業能力必須在案件的實質上有效發揮,法官才有尊嚴,本其公正、獨立及專業有效回應社會的深切期待。』
對於司法改革,張文貞表示,過去幾年已建立許多機制並開始運行,她會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方努力,整合資源,持續推動。
她並指出, 當前各國法院都面臨許多全新議題,像是新興科技對人權帶來的風險、威權再興對民主憲政的威脅、區域和平與安全,以及影響人類生存條件的氣候變遷,當這些議題需要法院適切回應時,法院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善用司法的制度基礎與程序條件,有效進行社會對話,成為台灣在全球民主憲政領航下的「法院2.0」。
對於媒體關切以張文貞的年齡與資歷擔任司法院長是否無法服眾?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副總統蕭美琴表示,台灣社會希望憲政機關中有不同世代的視野,加上張文貞也有非常多元、豐富的人生歷練,相信能符合社會期待。
至於是否擔心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過去的經歷會遭致批評,蕭副總統則表示,姚立明有豐富的法學背景,在學術界有一定基礎,在實務界也有豐富歷練,且能把複雜的問題化繁為簡,讓全民聽得懂、能更了解司法改革及法律問題,相信也能符合社會的高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