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 背後台詞是領導幹部終身制
中國延遲退休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以前討論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社會進入老齡化,還有各級地方財政的養老保險缺口越來越大,導致養老金可能發不出來。這其實是很多國家都可能面對的社會議題。即便是台灣,為了避免年金破產,也要進行年改,社會不可避免經歷了衝擊和動蕩。
但中國的情況卻不同,台灣的年改是拿軍公教開刀。中國的退休制度卻是廣遭世人詬病的雙軌制。一軌是國家公務人員,他們退休時領取的是退休金;另一部分是企業和一般打工者,他們領取的是社會養老保險。以前,農民是沒有養老保險的,從2009年開始才逐步試點推動。隨著社會老齡化,中國解決財政缺口的方式永遠是拿老百姓動手,每次都是針對一般人民的社會養老保險,不斷在繳費比例、年限上來回折騰,這次最直接,來了一個延遲退休。反觀公務員系統的退休金制度,福利是一天比一天好。
公務員和打工仔的工作心態不同。公務員特別是當官的,都想延遲退休,這樣可以多撈油水、多貪腐幾年。1990年代中國的護膚保健品廣告經典廣告語:使用本品,你可以再為黨工作二十年。所以,官員們紛紛把白頭髮染黑。但打工者則希望早些退休,頤養天年,成為樂齡人士。現在黨說了,要打工的多幹幾年,意思就是多當幾年可以被收割的韭菜,為財政缺口和赤字共體時艱。但更大的隱形趨勢是:連打工者都繼續為人民服務,那麼官員們一定也是繼續待在位子上不動,繼續為人民服務。1980年代以來,中國黨政幹部改革追求的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從延遲退休這一刻起,已經名存實亡。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青年養老
青年跟養老,是兩個壓根不沾邊的詞,在台灣最多叫青銀共居、世代共好;但在中國,讓青年人養老,這真是開創了人類文明先河。這是明火執仗在對抗黨中央的戰略決策佈署,對抗延遲退休的國策。因為國家是趙家人和紅色權貴的,資本和金錢是附庸紅色資本家的。想當年,毛澤東時代的紅色歌劇《白毛女》描繪地主黃世仁如何霸佔頗有姿色的農家姑娘喜兒,如今卻是反過來、大家都想霸佔現實生活中的黃世仁。青年人乾脆玩起了養老,很多青年養老社區在中國開始流行,青年人在這裡欣賞音樂、交往朋友、煮著大江南北的美食相互分享。這簡直頹廢得無以復加,更讓躺平躺出了新高度、新境界。
一面是黨中央發出延遲退休的神聖號召;一面是青年養老蔚然成風。這種光怪陸離的格局,頗為有趣,也讓當代中國青年人成為了文革中的逍遙派——不理國事、不參與競爭、享受生活。不過,在官方眼中,這不是逍遙派,而是徹徹底底的造反派,是挑戰黨中央權威、對組織不忠誠、不老實。這是一場擂臺賽。估計過不了多久,全國性的各種針對青年養老的大批判就會鋪天蓋地而來。
躺平:後浪最後的自由
筆者斷言,中國官方拿青年養老開刀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中國政府希望青年人成為他們口中的後浪,成為紅色事業的擁護者—─至於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嘛,那只是名義上的,也只是人民的名義。因為,人民,從來只是名義。中國政府最大的矛盾就在這裡:一方面,用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復興的接班人名義,讓青年人成為自己黨國政權的後浪;但另一方面,卻不可能真正讓青年人成為國家政權的接班人,而只是把他們當奴才、當韭菜。
前幾年,當中國官媒用「後浪」一詞開始讚美青年人時,真有一些大腦不太清楚的青年人,把自己當成了後浪,響應李克強的號召去北京擺地攤,結果被城管的鐵拳打碎。後浪連擺個地攤都不行,又如何當接班人?
如今延遲退休塵埃落定,代表了老一輩會繼續佔著茅坑不拉屎,後浪選擇青年養老和躺平,是選擇最後的自由:不表態、不讚美、不阿諛奉承的自由。躺平,是最後的自由。青年養老,是沉默的不滿。如果連這些,中國政府也看不順眼,還要長江前浪打後浪,那後浪還沒上沙灘,就死了。不過,話說回來,政府眼中的後浪死了,真正的白紙青年,就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