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將於亞塞拜然召開,會中將討論氣候融資目標。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今天(19日)接受央廣訪問時表示,台灣非締約國,無法捐款,但會透過多元管道援助,包括雙邊機制、在當地協助執行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等,以實際行動做出貢獻。
去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各國捐助共約7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今年COP29將於11月11日在亞塞拜然召開,本屆會議重點之一是要提高氣候融資目標。
台灣非聯合國氣候峰會締約國,對於如何實質貢獻,環境部次長施文真19日受訪表示,台灣即便想要捐款貢獻,但公約體系無法接受台灣捐款,甚至可能會將台灣捐贈放在中國的捐款中;雖然我國無法透過公約體系挹注基金,但可透過多元管道援助,包括雙邊機制、在當地執行計畫,或透過環境部與友好國家的聯繫互訪,提供協助。她說:『(原音)那我們身為非締約國,其實變成可能我們就會要透過一些雙邊,或者是說我們國和會有一些協助友好國家或友邦的,譬如說在當地執行一些協助氣候變遷調適,或者是增加協助他們去設置再生能源,就可能變成會...主要透過這種方式來表現、來表示說我們對於這個氣候變遷議題的國際的貢獻。』
至於今年是否由環境部長彭啓明帶隊前往參與COP29周邊會議與活動,施文真坦言,由於今年主辦國為亞塞拜然,因此我方還在觀察情勢,過往官方都與民間團體、金融機構共同多元參與,今年當然希望也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官方比例,但目前仍在討論中。
施文真指出,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會場很大,「藍區」開放給締約方代表、經認證的觀察員代表,包括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等,因此即便是正式締約國的談判會場,只要拿到許可證,大多也允許民間團體以觀察員身分旁聽,只是不能發言,只有當締約國要討論較敏感的議題、召開閉門會議時,才無法參加;大會採開放態度,她過去尚未擔任環境部次長前,也曾與林務局一同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她強調,目前台灣無法以官方名義參與相關會議,這是一個需要突破的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