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25週年,但在氣候驟變之際,當前震災教訓與防災準備依然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將於921當天在當年震央所在的南投暨南大學舉辦「韌性創生―台、日震災社區重建論壇」,匯集30位專家、NGO和政府代表,從台灣921大地震以及日本阪神、中越、311大地震等防災、重建歷程當中汲取經驗,以韌性創生的精神,開創可持續性的未來。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表示,921開幕當天包括前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服部崇、以及消防署、水保署等機構官員均將蒞臨參與,同時論壇也將以「韌性防災」、「韌性重建」、「韌性創生」、「後後重建」等四大單元,探討台日過去重大災害重建的檢討與展望,也提出具前瞻性的思考與制度,並呈現台灣、日本、以及全球未來所將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此外,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也將在921當天晚間舉辦「堅韌」紀念雕塑揭幕及「韌性新聲」921地震25周年紀念音樂會,希望透過藝術、音樂的力量,讓傷痕的遺跡轉為堅韌的印記,凝聚台灣的社會力與情感。
台日從防災到重建、創生相互交流強化社會韌性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解釋,透過論壇「韌性防災」的相互交流,希望同樣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與日本,共同探討和分享災難的預防與減災措施,特別是高齡化社會的發展,更應關注年長者在災難發生之際,經常成為弱勢族群或特殊需求者的問題,因此高齡防災如何結合社區長照據點、年長者及青年人力,共構高齡防災網絡,是整體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韌性重建」方面,台灣921大地震後,在地NGO、草根力量的興起,加上公部門一系列的應變措施,激盪出延續近30年的社造風潮,埔里鎮桃米社區、宜蘭海岸聚落活化案例、竹山紫南宮等組織,如何運用各自的優勢帶動區域整體發展,而日本「1.17」希望之燈的推動,也希望留住阪神地震的記憶,也是地震防災意識的不斷提醒。
921震災25週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南投集集車站前(圖)以及埔里鎮聯合行政園區廣場、紙教堂舉辦走過921地震25周年畫展,11位畫家用畫筆紀錄震災後25年的新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
除了重建還更要創生,像是日本311震後,岩手縣大槌町在地音樂工作者推動「槌音計畫」,透過音樂讓孩子身心安定下來,更實現用音樂重振家園的願景,311震災中罹難者人數超過3200人的石卷市,在地重建工作者擺脫固有硬體建設思維,以追求幸福感的行為方式,從街道巷弄、空間改造、藝術據點的建立做起,尋找自己的重建之路。台灣中寮鄉的阿嬤布工房到中寮工藝產業、魚池鄉震後的紅茶奇蹟,則從在地產業出發,在生活與土地中找到振興或可持續發展的契機,都是可以藉由面對面分享經驗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
而走過921地震二十五周年的「後後重建」時期,是前瞻未來的關鍵節點,農業/農村的活化則扮演重要角色。
用音樂、藝術撫慰並激勵新世代能量和成長
對於「堅韌」紀念雕塑,則是有感於1995年日本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後,便開啟了台灣、日本兩地的災後重建交流。為紀念這份長達25年的珍貴情誼,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特邀埔里出身、活耀國際的石雕創作家張家銘,以「堅韌」為主題,材料則是從花蓮石材廠廢棄建材中找到,讓原本作為填海的廢料,透過創作重新賦予新生命,藉此做為台、日震後重建互助友好紀念雕塑。
紀念九二一大地震廿五週年,雕塑家張家銘以「堅韌」為題創作石雕。圖:新故鄉基金會
現年13歲的澤館優里佳與台灣蛹之聲的朋友合作演出。圖:新故鄉基金會提供
另外,921當晚音樂晚會,也將由「韌性新聲」紀念音樂會登場。特別以埔里Butterfly樂團「蛹之聲」和大槌「EL SISTEMA日本」的音樂新秀黃欹、彭麗妃、澤館優里佳為演出主軸。
由於大槌與埔里兩地皆致力於讓重建區更多學童有機會接觸音樂,為人生開創新的可能。此次兩地音樂新秀攜手,用音樂帶來撫慰與激勵,讓大眾見證921震後25年新世代的能量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