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文化部1週年 挑戰仍艱鉅

  • 時間:2013-05-20 20:3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去年520,中華民國文化部正式掛牌運作,找來作家龍應台出任第1任文化部長。如今屆滿1週年,這1年來就如同龍應台所言,整個文化部仍處於東倒西歪的階段,就連她自己也不滿意。展望未來,文化部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仍相當艱鉅,如何在傾聽各界意見後找到問題癥結,並擬訂有效政策,都需要龍應台帶領團隊展現更多創新思維與執行力,開展出新的局面。
◎全新文化部 磨合少不得
成立1年的文化部,納入新聞局與部分教育部及研考會的業務,統領的範圍比起原本的文建會足足增加1倍之多,特別是新聞局與文建會分屬2個不同政策思維與運作模式,整併在一起本身就是項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充裕的時間,找出團隊合作默契,凝聚共識。
過去1年來,文化部提出包括台灣品牌團隊計劃、藝術銀行、台灣文化光點計劃、7835村落文化扎根計畫等新政策,但主要工作仍放在法規政策的盤點,並召開一連串國是論壇傾聽藝文界與影視界人士的建言。成果如何?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認為,文化本來就需要時間積累,在他看來,文化部1年來的努力「已經做得很棒了!」林懷民說:『(原音)我覺得氣象一新,因為文化的事情是個累積,1年裡面不能算成果,但一切都在開展中,我覺得過去很棒!』
龍應台則坦言,她自己並不滿意文化部1週年繳出的成績單,但她希望外界在批評文化部公務員之餘,也不要吝嗇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同時,龍應台也明確訂出文化部未來1年的目標,希望能夠在重大法規修法上有所突破。龍應台說:『(原音)明年的話,我希望是我們一些基礎的法規,我們在盤點的法規以及基本面,比如文化基本法、比如說博物法,還有電影法、公視法等全部都已經上道了,這是一個中央部會最重要、最該做的事情。』
◎部長光環效應 各界寄望深
身為華人世界著名作家,龍應台出任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確實讓文化部受到外界更多的注目。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過去文建會時代,只有19%的民眾認識文建會主委,現在卻有高達48%的民眾知道龍應台是台灣最高文化首長。
正因為龍應台的高知名度,使得外界對她的期待更高。不過,1年下來,卻有部分人士質疑她大作個人秀,並建議她不該反客為主,而是應該擅用自己的明星光環,為文化界搭起更多舞臺。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說:『(原音)妳個人的表現,妳非常會掌握一些契機,大師的對話、與誰有約,但是對於社會大眾來講,我們看不到文化部整個對我們文化風氣的提升,或者是說讓人們覺得說文化工作者更好、更有效率的更多的幫助。妳當然是個明星,但是這個東西怎麼樣轉化成文化部的資產,而不是用文化部作為一個明星演出的舞台,這是我給妳的一個建議啦。』
不過,這樣的批評或許未必全然公平,至少龍應台的光環就獲得企業家尹衍樑的信任,主動捐出新台幣1.2億(400萬美元)支持文化部推動「台灣文化光點計劃」。公視董事改選徵求候選名單時,也有不少知名人士願意跳火坑相助。只是不可否認的,外界的批評其實代表了各界對於龍應台擔任文化部長寄望甚深。
◎影視音界焦慮亟需正視
文化部成立之初,就有人擔心原本新聞局負責的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產業併入文化部後,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現在看來,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最近包括音樂界、電影界人士對於文化部多所批評,反應的是他們心中強烈的焦慮感。李安日前直言,多年來電影界提出很多建議,但好像沒有效果;另外也有音樂界人士質疑,流行音樂是政府旗艦計劃之一,主事者卻是電影處出身,根本不理解音樂產業,造成流行音樂業務推廣不出去,效果大打折扣。
對台灣影視界發展有深入觀察,並參與文化部許多評審工作的樂評人陳樂融話說得更重。他表示,原本大家期待新聞局併入文化部後,可以有全新的面貌,結果卻什麼都沒改變。陳樂融說,他可以體諒文化部剛成立,的確需要時間聽聽大家的意見,但他發現1年過去了,從部長到司長、局長,顯然沒有真正學習到東西,他憂心最後可能還是會在原地打轉。他說:『(原音)很顯然1年過去,我沒有覺得他們傾聽或學習到什麼東西,我們很多事情都已經落後了,我們不能在一直等待官員,我們不應該在一直等待,我覺得等待這件事情耗費我們國家太多太多的力氣。』
陳樂融也指出,影視音與傳統藝文政策思維並不相同,文化部對於影視音界應該有更明確的定位與論述,政策推動才會有實質效果。
文化成果需要時間累積,當然急不得,但大環境同樣不會等待台灣蹉跎。在文化部經費嚴重不足,又得面臨中國大陸與韓國的競爭下,社會願意給文化部更多時間與空間,但也希望一切等待與期待都能換得最後甜美的果實。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