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有地活化 青創業者齊聚(三)

  • 時間:2018-08-22 11: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國有地活化 青創業者齊聚(三)
審計新村艸水木堂業者Sam。(陳林幸虹 攝)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活化國有土地,有幾個主要模式,其中之一就是打造成青年創業基地,像是台中審計新村、光復新村以及在今年5月正式動工的屏東「職人町」,都是老舊的眷舍,打造成青創基地。不少青創和文創業者齊聚,在這裏腦力激盪,並提出創意互相交流,且將其展現在店家的設計和經營,不僅吸引海外玩家造訪,更讓外媒爭相報導。

這間隱身於審計新村二樓的小書店,賣的是二手書籍,27歲的老闆,是2年多前透過台中市政府的「摘星計畫」入駐。由於大學主修設計,店內的小物,很多都是來自於他的巧思,選擇入駐審計新村,也是因為想要一圓自己開書店的夢想。
特別在這樣的一個老舊官舍,建物的設計,連結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每一戶之間距離很近,透過窗戶,就能相互問好、打招呼,也是因為這樣的聚落型態,這些在審計新村的青創和文創業者,草創時期,空閒時就常聚在一塊,他們提出創意互相交流,並將其展現在店家的設計和經營。「給孤獨者書店」業者張豫說:『(原音)以前的建築型態,我們家的廚房就是對著你家的廚房,就是過去吃飯時間,大家在煮飯,其實是一個交流很多的建築型態,這樣的東西也影響到後來進駐的我們。也在那一段初期的時候,我們很常在審計新村吃飯,大家聊天,有很多的想法和交流,包括很多的生活方式也在實驗和實踐。』
複合式的主題文化創意是老舊眷舍活化的動力。這間以療癒系動物森林為主題的外帶式店家,店裏沒有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旋轉兔子和松鼠,獨特的風格,不僅吸引海外玩家造訪,外國媒體也特別前來採訪。艸水木堂業者Sam說:『(原音)我們在戶外造景,我們會有許多跟動物有關係的盆栽,以及相關性的動物在我們周遭,甚至噴漆也會以動物為主,就是會噴漆在我們一些小地方,在我們的牆壁上,或是地板上,去營造讓客人一進來,馬上就會嗅到動物聚在一起的氛圍。』
國有土地活化,將老舊的眷舍,打造成青創基地,透過產業群聚效應,不僅讓老建築能夠呈現新風貌,也型塑了地方文創產業的走廊。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