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力量大!音樂會說話!
李若菱(小熊)製作人音樂總監、伍錦濤 導演
2024 臺東藝術節《傳統與展望 VI 李若菱》
李泰祥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為紀念臺灣音樂界傳奇人物李泰祥先生逝世十周年,將於十一月隆重舉辦《傳統與展望 VI 李若菱》音樂會。李泰祥先生在臺灣音樂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是流行音樂、電影配樂還是廣告歌曲,他的作品都深受臺灣民眾喜愛,成為各個時代的經典。
李泰祥不僅是臺灣現代音樂的先驅,更是臺灣第一齣音樂劇的作曲者,全面影響了臺灣的音樂發展。他的一生如同其五次「傳統與展望」音樂會主題,致力於透過音樂表達承先啟後的理念。身為臺東馬蘭阿美族人的他,將家鄉的文化根源與西方音樂技巧交融,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音樂篇章。
父親的「傳統與展望」,我將承接並賦予新生 ~ 李若菱
李若菱音樂家李泰祥之女,一位專業的音樂工作者。為跨領域的音樂行動藝術者。
李若菱為了延續並發揚父親的創作精神,特別結合劇場形式,將父親的經典作品以全新方式呈現。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次大師遠行十周年的紀念,更是一次重新演繹李泰祥傳世作品的音樂盛宴。透過音樂會,李若菱將那些鮮為人知的音樂故事娓娓道來,並以創新形式讓這些作品在舞臺上煥發新生。
音符中的家鄉情懷:臺東與音樂的連結
李泰祥的音樂靈感來自於他對臺東壯麗自然風光與深厚文化背景的熱愛,這份情懷貫穿他的一生作品。在這次音樂會中,李若菱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曲目,將父親的管弦樂、民歌、藝術歌曲、電影配樂和廣告歌曲融入其中,完整展現了李泰祥的音樂生涯。
每一階段的音樂作品都映照著李泰祥不同的人生階段,從青春的夢想、成熟的反思,到晚年的智慧,觀眾將隨著音符回顧這位大師的一生音樂旅程。音樂會的最後,李若菱將以原創作品《我家在哪裡》作為壓軸曲目,為整場演出畫上感人且充滿希望的句點,深情致敬父親與他所深愛的家鄉臺東。
《傳統與展望 VI 李若菱》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李泰祥大師音樂生涯的全面回顧。
回到臺東演出,更是對他與臺東深厚情感連結的深情表達,必將帶給觀眾深刻的情感共鳴和無限感動。十一月將於臺東藝文中心演藝廳進行正式演出。詳細演出資訊請查詢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敬請期待這場音樂與情感交織的文化盛宴。
李泰祥先生,一位在臺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與歌手,他的作品深受臺灣民眾的喜愛與尊敬。2024 年適逢李泰祥先生逝世10 週年,特別展現他與臺東故鄉的深厚聯繫,並延續李泰祥先生生前的音樂會名稱,致敬他對臺灣音樂的貢獻。
【李泰祥與臺東的淵源】
出生與成長:李泰祥先生是 1941 年出生於臺東馬蘭部落的阿美族人,這一身份對他的音樂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臺東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背景深刻影響了他的音樂創作;李泰祥先生在創作過程中,亦巧妙地將阿美族的傳統旋律和節奏融入現代音樂中,為臺灣音樂界帶來了新的視角。
【生平及音樂貢獻】
李泰祥先生是臺灣現代音樂的先驅,亦可說是全才的音樂家,本身是小提琴演奏家,並精通吉他和鋼琴演奏,對編曲、作曲和演唱都有獨到的風格,以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作品聞名。更獨樹一格的將現代詩與流行音樂結合。對當代臺灣流行音樂產生很大的影響。代表作品:包括《橄欖樹》、《走在雨中》、《告別》等,這些作品不僅在臺灣,也在海外華人社區廣受歡迎。透過精心選擇的曲目和表演,這場音樂會將成為一次對李泰祥先生音樂遺產和他原住民根源的深情致敬。
2024 臺東藝術節《傳統與展望 VI 李若菱》
李泰祥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演出地點:臺東藝文中心演藝廳
◆演出規劃:11/09 (六) 14:30 演出;14:00 進場
◆演出規劃:結合現場歌手演唱、樂手演奏、影像之音樂會
◆演出時間:約 135 分鐘(含中場休息 15 分鐘)
◆製作團隊:
音樂總監暨製作人/李若菱 導演/伍錦濤
演出歌手/李若菱、李建復、以莉·高露、桑布伊、蘇楚瑜、蘇木成、林承詒
◆演出樂手/李商宇(第一小提琴)、柯依仁(第二小提琴)
楊凱甯(中提琴)、何瑜瑩(大提琴)、李佳樺(大提琴)王群婷(低音大提琴)、陳建宇(笙)、風宗岑(percussion)李若菱(鋼琴)、郭宗翰(keyboard)
◆特別演出/保卜
打擊樂編曲設計/謝皓成
【演出內容】
l 演出曲目包含李泰祥的管弦樂、民歌、藝術歌曲、電影歌曲、廣告歌曲...等創作。
l 曲目安排:(暫訂,後續會依排練狀況作曲目順序微調)
《漂木》、《大神祭》、《橄欖樹》、《馬蘭組曲》、《歡顏》、
《走在雨中》、《春天的故事》、《候鳥之愛》、《青夢湖》、
《答案》、《告別》、《一根火柴》、《水天吟》、《三月的風》、
《菊嘆》、《過時舞步》、《小木屐》、《請你》、《美目盼兮》、
《他的眸子》、《當你愛我時》、《一條大河》、
《一條日光大道》、數首廣告歌曲...等,演唱曲 20 首、演奏曲 3 首、廣告歌曲 10 首以上。
這樣的曲目安排不僅完整地涵蓋了李泰祥先生的音樂生涯,還通過不同階段的情感和主題,展現了他一生的音樂旅程。從青春的夢想到成熟的反思,再到晚年的智慧,每一階段都通過他的音樂作品來生動地表達。最後,以李若菱原創曲《我家在哪裡》作為高潮和結尾,為整場音樂會畫上一個感人且充滿希望的句點。這樣的安排不僅是對李泰祥先生音樂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顧,也是對他與臺東深厚聯繫的一次深情致敬。
伍錦濤 老師(Wu Jing-Tao)
國內知名的跨領域編舞創作者,是台灣第一位歌舞劇的編舞兼導演。現任【波羅蜜舞蹈中心】藝術顧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研究所碩士(MFA)。
曾為【雲門舞集】特約客席舞者。《流浪者之歌、擺渡者》
歌舞浪潮表演藝術中心 / 藝術兼教學總監
流浪舞蹈劇場 / 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2011年8月應邀擔任廣藝劇場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美麗的錯誤》導演兼編舞。
★ 伍錦濤老師簡介:
伍錦濤的舞蹈師承「台灣現代舞之父」游好彥先生。他自1983年起即為游好彥舞團的創始團員,在團期間歷任舞者、排練助理、排練指導及基礎現代舞教師。1988年因傷轉入電視台及秀場從事商業舞蹈工作。服役於空軍藍天藝工隊,期間主要擔任歌舞主唱、舞蹈表演、舞者訓練、節目編導等職務。退伍後除了繼續教舞與接案擔任舞者外,也曾以優異的表現,完成第十八期華視演員訓練班的課程。199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國立藝專(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三專部,重回追尋舞蹈表演藝術之路,在校期間逐漸展現編舞才華。98年應邀加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擔任「生活律動」成人教材編輯委員至2000年,他與其他委員共同完成兩年(四期)的教案。99年他考進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創作組。2000年考進雲門舞集,曾參與《竹夢》和《流浪者之歌》演出;01年至09年為舞團特約客席舞者,專任《流浪者之歌》中的推米人~「擺渡者」,隨團巡演於歐洲、北美、南美、澳洲等國際藝術節,每場演出完,他會用近20分鐘將舞台上三噸半的稻米耙子成一圈一圈向外擴散的同心圓,讓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3年8月27日,伍錦濤創辦流浪舞蹈劇場,以製作「台灣主題作品」為舞團發展方向,並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創團茶會,邀請藝文界人士到場觀禮。04年於台北東區開設波羅蜜舞蹈中心,培育民間專業舞蹈人才。08年他帶領流浪舞蹈劇場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極具台灣精神的創團首演作品《野草》,成功吸引各界目光。2010年舞團標榜以「台式舞蹈劇場」的風格,發表了伍錦濤的第二號作品《展翅》,在這個劃時代的製作中,他企圖尋找舞蹈、戲劇與聲音三元素融合的最佳比例。12年他發表了第三號作品《一窩蜂》;隔年應廣藝基金會邀請,熱情加演《一窩蜂2.0》升級版,確立了舞團表演風格。14年他因為一位經常合作的女演員驟逝,發表心碎的第四號作品《朵拉@夢》,探討M型社會下當代女性面臨的困境。
伍錦濤從2000年開始即經常受邀,跨界為各劇團、製作編舞,當時最常合作的團體包括金枝演社、蓮華普門文化實踐協會等。06年他開始參與許多音樂劇的製作,較為人知的台灣音樂劇三部曲《四月望雨》、《隔壁親家》與《渭水春風》的編舞皆出自他手。09年他應音樂時代劇場之邀,擔任《隔壁親家》加演版執行導演兼編舞。2011年他應廣藝劇場之邀,擔任第二版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美麗的錯誤》導演兼編舞。12年他又應音樂時代劇場之邀,擔任都會愛情音樂劇《東區卡門》導演兼編舞。15年應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之邀,為其新作歌舞電影《52Hz, I love you》編舞,同時負責四位主角的舞蹈基礎訓練,該片於2017年1月26日上映。
2015年伍錦濤成立「歌舞浪潮表演藝術中心」為台灣民間第一所結合舞蹈、戲劇、聲音表演的藝術推廣中心。目前專注於歌舞劇教學、發展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