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宏圖、日本政壇的變化、後安倍時代的日本與世界局勢

  • 播出時間: 2022-07-14
專題報導
安倍晉三: 『我從不放棄!』 安倍晉三最後大學演講(網路截圖)

7月12日訪談香港資深評論 鄭宇碩教授:(主持人:遭槍擊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12日下午在東京芝公園的增上寺舉行葬禮,根據日本《TBS》電視台直播畫面,親自前往日本悼念安倍的副總統賴清德中午也抵達現場增上寺前,旁邊則是前國策顧問金美齡及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大使。副總統賴清德可能是首次與日首相岸田文雄及美國務卿布林肯巧合地同台出現。另外,7/11日本執政常自由民主黨及其盟友公明黨在參議院取得三分之二席次。這使得參議院有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議員支持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若日本修訂憲法,可將自衛隊的目標設定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同時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允許自衛隊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任務以保護在公海上與日本共同聯合行動的船艦艇,並透過修訂日本憲法的條文促使日本成為正常化的主權國家。) 
香港資深評論 鄭宇碩教授: 安倍晉三屬右傾政治人物。安倍晉三領頭的派系(自民黨最大派閥「清和會」)在自民黨中也是比較右派。 他的派系(安倍派)是從他的外祖父岸信介繼承過來。岸信介於1957-1960任日本首相,岸信介是右翼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任外務臣;所以安倍晉三是較右傾。由於安倍晉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因此,安倍晉三的政治宏圖是要成功地為日本修憲。

日本修憲對日本的右翼派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標,因為這表示日本正式恢復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假若日本修憲後,日本軍隊可放棄憲法第九條非戰、和平思想「制度化」等承諾、日本軍隊可正式被稱為國家軍隊、也包括日本軍隊能為防衛日本及防衛鄰近地理國度外派作戰、同時日本也可擁有攻擊性武器。現時日本是不可以擁有航空母艦、不可以有長程轟炸機等等,如果憲法取消了第九條,日本希望可以恢復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安倍晉三是希望可以做得到。

日本憲法是1946年由美國特別為日本設計。當時美國設計者是要保證日本是很難、很難修改憲法。時至今日,日本憲法是從未被修改過。修改日本憲法的條件:首先是參、眾兩院各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然後要交付給全國公民投票,參與國民必須過半數,即超過50%通過支持先可以成事。修改憲法的門檻是非常高。雖然現時支持修憲的國會議員是占三分之二多數席次,但民意調查只是徘徊在50%上下,甚至還不算是很有把握的。而最大的爭議是,倘若修改憲法第九條,那又怎麼改寫好呢?這可能也會產生很多爭議。

最近十年來,我們可發現日本政壇有很明顯的變化。日本左翼:日本共產黨、社會民主黨等差不多無聲無息了。日本共產黨賦予頑抗,但得票率低,基本上是沒有了左翼。跟六十、七十年代不同,當時日本左翼政黨有社會民主黨、日本共產黨、日本勞動黨、革命的共產主義同盟等等,夥同經常性獲三分之二選票以上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現在參眾院右翼占三分之二多數,其實,這些右翼獲三分二占比是很容易,其中兩個反對黨: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日本維新黨都屬右翼,他們是擁護修憲,雖然是反對黨,但加總起來,要在參眾兩院達三分之二並不難。現時日本反對修憲是日本共產黨,甚至包括自民黨的盟友公明黨也都反對修憲。現時國會三分之二多數應該是可以得到了,可是日本國民的態度還不是很有把握。特別是修憲第九條要怎麼修改好呢?雖然日本自由民主黨已經有擬訂的版本,不過還要有宣傳讓日本國民了解並接受。現時是有這樣的問題。

現時日本各黨派都比較右傾,再加上,日本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對中國政權的本質重新認識,認為中國勢力過分擴張、擴軍並威脅到亞太安全,因此,更加緊密地與美國走在一起。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執政後期、到菅義偉、及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等都面對同一個問題,是如何解決與南韓的歷史上、領土上等等的衝突,從而能夠較乎合美國的要求,即是美國、日本、南韓更緊密地組成同盟去抗衡中國擴張。如果這問題能解決,美國希望進一步於『四方安全對話』的美國、印度、澳洲、日本之外,甚至要拉攏南韓加入。 這點要看今後一、兩年的發展,因為剛當選的新任南韓總統伊錫悅是中間偏右政黨,伊錫悅對加強與美國、日本改善關係是較熱衷,不同於前南韓總統文在寅於美國與中國之間保持充份平衡。

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是來自較溫和、與中國較友好的『宏池會』派閥。岸田文雄是自民黨內三大派閥之一『宏池會』的會長。該派別可索源到60、70年代歷任外相及首相的大平正芳。於70年代末期,大平正芳是促成日本對中國提供外援。70-80年代期間,日本是中國外援非常之重要的提供者,對中國經濟起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些分別現在已經並不重要。從岸田文雄的角度來看,當然要充份考慮到日本財經界的意見。日本財經界很擔心,中美衝突導致中美經濟關係脫鈎,從而影响到日本。這方面,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情況類同,也即是會緊密保持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否則要付出龐大的經濟代價。事實上,前首相安倍晉三執政後期,曾經鼓勵日本廠商從中國撤出生產線遷回日本、也鼓勵日本廠商自架設研發等等,但日本經濟學家指出:將生產線撤回日本或將生產線遷到東南亞工資較低廉的地區的效果並不理想。現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對中國的態度相信不會跟前首相安倍晉三相差太遠,也比較願意跟隨美國抗衡中國,最主要原因是:現時日本國民是很擔心來自中國的威脅,因此,對中國強硬,對今日日本來講是相當得民心。最具體的表現於日本軍費年年增加。在安倍晉三執政後期仍然不斷增加,於現時日本經濟不算好的時候,也沒有反對聲浪、普遍國民是接受。這就是一個趨勢。最主要的阻力是來自財經界,財經界認為,經濟與中國脫鈎或疏遠的話,經濟代價可能會高。

中國與日本於釣魚台(尖閣諸島)的察撞,由於中日雙方銳意向國內表現出外交政策強硬,因此對衝突察撞事件都比較大力宣傳,這是表達一種很強硬的處理方法。尤其是中國是有意加強對臺灣的軍事壓力,中國第一島鏈之間的臺灣海峽及臺灣海峽以北—東海及黃海,特別是集中在釣魚台附近的海域,這類互相巡邏,因而有比較緊張的場面出現,我相信,除非中日兩國或中台雙方的關係有大幅改善才會有所改變,否則雙方擦撞衝突會經常見到。

過去十多年來,日本的保守政界,包括日本自民黨、日本維新黨等較右翼議員都比較重視與臺灣的關係。他們對臺灣的議員聯盟等等的組織傾向活躍,這也是我們前所說,日本菁英對中國看法的改變,認為中國威脅較大,再加上日本國民普遍對中國不存在好感,因而日本政府及日本政治人物對臺灣表示好感、較強的支持,這種情況相信會持續。

安倍晉三的親弟、現任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