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緬懷香港人永遠的『事頭婆』: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與香港殖民時代的光輝與榮耀

  • 播出時間: 2022-09-15
專題報導
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於1952年2月6日繼承其父親 喬治六世成為英國君主,並相應成為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錫蘭(現名斯里蘭卡)女王.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時年27歲。

香港時評、英國大學教授 曾焯文博士: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於1952年2月6日繼承其父親 喬治六世成為英國君主,並相應成為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錫蘭(現名斯里蘭卡)女王.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時年27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後,英國正積極重建飽受戰爭傷害的社會秩序;香港也百廢代舉;當時香港也收留了有大批湧入的中國難民,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時代。

從1952到1997年,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統治英國殖民地香港,在四十五年期間,香港由一個貧窮社會,發展成為一個文明、自由的社會、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所以,在香港人的心目中,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是香港人的永遠『事頭婆』。

英女皇 伊莉沙伯二世駕崩,英國駐港總領館為女皇設弔唁處,眾香港人前往金鐘領事館外弔唁和獻花,長長人龍排到紅棉道香港公園,光是排隊則需二到三小時,可見香港的民心所向。

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曾先後兩次訪問香港。第一次訪港是1975年、第二次訪港是1986年。這兩次訪港,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都有走訪香港屋村探視港民。七零年代的香港屋村是極為貧窮,當時英女皇出入與香港巿民互動親切,沒有距離感,有巿民輕撫女皇面頰、也有衣衫襤褸的街童與女皇站在一起,很多香港人對此情此景仍有印象,也有拍照片留念。

1960年代,香港社會當時算是最貪污的年代,但香港仍然是東南亞最自由的社會,自由度高於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等。也即是,英國人殖民統治香港是一種良性的殖民主義。明顯例子是,在英國人統治下,香港的粵語文化不但沒有被摧毁,反而在保育中茁壯成長,並發揚光大。英殖時期的港產片好評如潮,因而大量輸出全球。事實上,英國對香港的殖民主義是使香港獲得自由(Liberate Hong Kong ),所以,香港歸英是唯一出路。

1997 年的Handover Ceremony 政權移交儀式,當年,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任命皇儲 查理斯王子(也稱威爾斯親王•查理斯三世Prince of Wales Charles III)為代表赴香港頒布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的聲明,並公開讀出此份聲明。1997年,皇儲 查理斯三世赴香港頒布英女皇 伊莉莎伯的聲明內容有幾個重點、摘錄如下: "The British flag will be lowered and British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will end. But Britain is not saying goodbye to Hong Kong. More than three and a half million Hong Kong residents are British nationals. “英國國旗換下來後,英國管屬香港的責任將會走到終點。但是,英國是不會跟香港說再見,超過三百五十萬的香港居民是英國國民.(這可解釋英國延伸對港人提供的BNO Vsia政策.)
"Britain is part of Hong Kong's history and Hong Kong is part of Britain's history. We are also part of each other's future. 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ties between us will not only endure but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英國是香港歷史一部份、香港也都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我們是佊此將來的一部份. 英國與香港的淵源不單單只有過去,並會延續到未來, (這代表英國與香港是分不開. )
“For all these reasons my government and I will continue to take the closest interest in Hong Kong and in its development.” 我政府與我以最密切關注香港及香港的發展.
“Hong Kong now faces its transition to Chinese sovereignty in excellent condition - prosperous, stable and dynamic.” 現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香港的狀態是最好的、又繁榮、又安穩、又活力十足。
" we have the utmost confidence in the abilities and resilience of the Hong Kong people. Britain learnt long ago that Hong Kong people know best what is good for Hong Kong. We have no doubt that Hong Kong people can run Hong Kong, as the Joint Declaration promises, and that faith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Declaration is the key to Hong Kong's continued success." 我們對香港人的能力及特質有無比信心,英國從很早以前便領會到香港人自己知道什麼是對香港最適合、最好的。毫無疑問香港人是有能力自己治理香港. 承如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以及此忠實執行中英聯合聲明是香港繼續成功的關鍵。

近年中共屢次聲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事實上,中共違反國際條約,乃必須承擔後果,並不能不了了之,日後,國際社會必追究其責任。

結束九七主權移交後,皇儲 查理斯三世返英撰寫了《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or The Great Chinese Takeaway》。後來,Daily Mail、BBC等英媒先後披露查理斯撰寫的《香港移交日記》內容,皇儲查理斯三世把日記命名為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or The Great Chinese Takeaway》。這日記主要是記載了當時皇儲 查理斯三世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的個人感想。香港主權移交後,皇儲 查理斯三世及出席的英官員乘坐皇家大不列顛號離開香港。日記寫:移交儀式後,乘著皇家大不列顛號離港時,中共派一艘巡邏艇尾隨跟踪,整件事有很重的蘇聯共產色彩。皇儲 查理斯三世曾在皇家海軍服務過,對蘇共一貫手法非常清楚。日記寫著: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共官員是”Appling old wax wood”。江澤民的演講根本是政治宣傳。見到解放軍鵝步上台,將英國國旗降下來,換上五星旗的這一刻,(皇儲 查理斯三世說:)沒辦法了,只能留下香港聽由命運的安排、希望民主黨的黨主席李柱銘不會被捕。(皇儲 查理斯三世說:)很擔心香港會越來越貪污、腐敗。香港最大的資產是法治會逐漸受到蠶食。這就是當年1997年皇儲 查理斯三世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後的感想。事實上,正如當年皇儲 查理斯三世所擔心的,今天不單單是李柱銘被捕,整個香港民主派全數都被捕了。

1999年,江澤民訪問英國,英女皇設宴款待。幾日後江澤民設宴邀請皇儲查理斯三世,可惜,皇儲 查理斯三世因預先有約而回絕邀請。
2005年習近平訪問英國,英女皇對他的印象不太好。
2006年,有知情人仕爆料:英女皇覺得中國官員好RUDE,粗野無文。特別是對英國駐華大使。整體而言,英國皇室對中共官員的印象都不好。

現任英國首相卓慧思。於當選前幾日公開演說,她說:上任後將視中國及俄羅斯為英國頭號競敵。現任的內閣大臣都是菁英班子,包括財政大臣關浩霆,他是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包括有《The Ghosts of Empire》 譯為『帝國幽靈』,結尾一章是講述香港歷史,當年楊慕琦爵士及港督彭定康爵士想為香港引入政改方案,為香港帶來民主,但因中國阻撓而功敗垂成,感到非常可惜。

卓慧思首相新設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這個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是相當於港英時期的『政治部』。董勤達出身軍人,曾駐守阿富汗、伊拉克等,由董勤達任保安大臣是非常適合。外交大臣是James Cleverly 英官方譯名為『祈維理』,他的對華政策是非常強硬。

英國主流報章Spectator近日報導Liz Truss,卓慧思當選英首相後,步入國會的那一刻受到全場歡呼as if she’d just found the cure for malaria, solved the Jack the Ripper case and liberated Hong Kong. 卓慧思步入國會獲全場歡呼,宛如卓慧思找到瘧疾的解藥,找到傑克開膛手(是19世紀倫敦連環殺手, 時至今日傑克開膛手的身份仍然眾說紛紜)及讓香港獲得自由一樣的雀躍。Spectator的報導也反映英國的民意。普遍英國人知道香港發生的事情,如果在英國街上遇到任何一位英國人,他們普遍知道香港現實行一國一制,並會為你能逃離香港回到英國而高興。

卓慧思首相現要急須處理下周一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國葬事宜。早前卓慧思立刻宣佈解決能源問題的措施,短期措施是凍漲油電煤等能源價格,缺口由政府補貼。長遠措施正如同我向英國會議員的建議,英政府將要大量投資可再生能源。

(香港與英國關係非常親密。在英國治理香港150年的殖民歷程裡,我們發現英國皇室、英國官員都會有官方正式中文名字。英女皇 伊莉莎伯二世、英皇 查理斯三世、港督澎定康、英首相卓慧思等等… )

這些都是英國官方正式中文譯名。各大傳媒是不應該隨意修改英國官方正式譯名。絕對不能跟新華社的翻譯。必須要以英國官方正式翻譯為準。英國統治香港150年,由當年香港政府的師爺,即是由港府中文管理局中文主任建議,英國主要官員漢名應該怎麼翻譯為中文較好。從最早期至今(英國駐香港總領使館負責),例如葛量洪爵士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名意具有道理、又有浩然之氣的意思。重點不是要音譯完全準確,重點是要譯名意思夠好、有親民的作用、令人民有親切,稱呼起來感覺是親人、自己人。例如彭定康的中文譯名是最棒,又安定、又健康,港人俗稱『肥彭』,感覺親切如同香港人一樣的自己人。港人俗稱英女皇 伊麗莎伯二世為『事頭婆』,非常親近、親切,完全能表達當香港人事頭婆的特質,廣受大家歡迎。卓慧思的譯意是超卓、又有智慧、又有思想。所以重點不是要譯音完全準確, 反而是考慮譯名的意思較音譯更為重要。例如: Margaret Thatcber 戴卓爾夫人的譯名是接近,但不完全貼切,意重於音;BLAIR, Cherie貝理雅爵士夫人,她的中文譯名為『彭雪玲』; BLAIR, Tony 貝理雅前首相;BROWN, Gordon 白高登前首相等等。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