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綜合 人與海的距離

  • 按讚加入人與海的距離粉絲團
人與海的距離

海島臺灣四面環海,與海的距離看似相近,卻又如此陌生遙遠。你一年去海邊幾次?你知道海水潮汐時間?你覺得海水有多鹹?我們吃的魚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海鮮離你有多近?生命起源於海洋你知道嗎?海洋素養,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養。
極端氣候對地球及人類的傷害越來越明顯,生命起源與海洋,海洋保育工作已刻不容緩,現在海洋養護我們,未來海洋更是我們的希望,住在幸福的臺灣島,不能不認識就在我們周圍,且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海洋知識,為臺灣的世世代代留下潔淨海水及永續資源,為海洋生物留下健康的棲地。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ccc@rti.org.tw

 

節目快訊

播出時間: 2022-12-18
海灣可以做什麼

受訪者: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施彤煒主任
想像一個美麗的海灣,帆影處處,人們在岸邊散步,釣者在港邊垂釣……藍天白雲,乾乾淨淨的海灣,讓人嚮往。在台灣,這樣的港灣似乎不多,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面臨望海巷海灣,雖說以往都是漁人捕魚之處,但從海洋科技博物館成立以來,似乎改變了望海巷海灣的一些景象…… ...更多

播出時間: 2022-12-11
從發電廠到海洋博物館

受訪者: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施彤煒主任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位於基隆跟新北市交界的小漁村,你知道他的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所建立的北部火力發電廠嗎?為什麼發電廠會變成海洋博物館呢?這麼老舊的建築可以成為一個容納很多人的場域嗎? 聽聽海科館籌備處以來就在裡面的施彤偉博士娓娓道來。 ...更多

播出時間: 2022-12-04
紅樹林又火紅了!

受訪者: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
台灣的紅樹林是小學生教科書裡面重要的濕地代表,也是從北到南泥灘海岸的代表性物種,甚至有些地區已經成為國家重要濕地,像是北部的關渡、台南的台江國家公園區域,都是紅樹林生態系分布點。近來紅樹林的碳匯功能,使得這個生物多樣性高的海岸植物,再度受到大家的注目。 ...更多

播出時間: 2022-11-26
海草床儲碳的秘密

受訪者: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
海中除了海藻,還有維管束植物海草。但因為海草的分布較少,人們看到海草也可能當成海中的藻類,於是大家都忽略了這個特別的海洋植物。以往台灣沒什麼人研究海草,也忽略了海草的生態功能。但萬物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長在海中的海草,更具有碳匯功能,近十年來逐漸受到海洋學者重視…… ...更多

播出時間: 2022-11-19
什麼是藍碳?

受訪者: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
因為人類文明大量發展,自然開發嚴重,導致全球二氧化碳釋出過多。因此,如何將過多的碳收回,就是目前聯合國提出,希望各國國際間朝向淨零排碳的努力前進,並進而訂出規則。但相較於陸地上的固碳,海洋佔了地球70%的面積,海洋的固碳需要更加重視。因此,「藍碳」就是指海洋的固碳能力。怎麼計算?藍碳都儲存在哪邊?節目中告訴您。 ...更多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29
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