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類型節目。以知性、輕鬆的方式,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
由樂手/樂人的生活和作品,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深談哲思。
【節目互動方式如下】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音樂類型節目。以知性、輕鬆的方式,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
由樂手/樂人的生活和作品,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深談哲思。
【節目互動方式如下】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瓶中稿》今集的嘉賓 Michael Leung是一位主持人很特別的朋友。他們相識,因為一起參與日本藝術家田中功起一次在香港進行的集體創作,同是田中的嘉賓。主持人對Michael的興趣源自他從媒體知道後者是一位城市養蜂人。兩人認識之後,才發現原來Michael是香港浸會大學的視覺藝術學院的講師,而且是將藝術同 ...更多
在政治喧嘩欲求佔領一般人的日常空精神間時,藝術永遠打開另一扇窗。知道詩人鴻鴻和一眾台灣樂手發了張詩歌和爵士樂聯手突圍的專輯《爵士詩靈魂夜》,興奮的找到了他來聊大家的熱灶,詩歌和音樂。鴻鴻也是多年來台北節歌節的策展人。機緣又連結到一些古老的重溫。想要訪談的太多了,我把聚點落在一個人:John Zorn,一個地方:台北的B ...更多
八月即臨,酷熱天氣引至死亡成為新聞。氣溫除了是外在物理界域的現實,亦應該多少倒映我們人類當前的精神狀態。八月,是否帶有太多沉重難移的記憶呢?今集《瓶中稿》以三首藍調選曲是勾勒幾個狀態。其一是'窗'的隱喻。哲學家揚言,每一個人內心其實都明白,到最終,自己還是孤獨的單一靈魂。每一雙眼睛就是一扇窗,看出去這個 ...更多
一個熱愛足球和西洋搖滾樂,自立‘搖滾客’身份的六十年代台灣青年;機緣際會的成立了一個音樂欣賞俱樂部,聚集了一個同聲氣的小群體,進而衍生出一家受著經濟拆騰的獨立唱片公司,卻在路途上做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 今集的嘉賓任將達走過的路,也是台灣青年音樂文化經歷的一塊不可或缺的記憶。他來到《瓶中稿》 ...更多
我自己喜歡木刻,一種古老的藝術語言。於是在台北跟一班搞木刻的朋友學習,戲玩這門藝技。有次他們要印出板畫,竟然叫大家用腳來踩,謂是從南亞的木刻社群的民間土法煉鋼。我另有一番感受,其實那是對科技和經濟的拒絕。雖被定為低諧作業,但回到人本自然。最近一個叫《群體深鑿》的展覽在台北公展,集結了台灣、香港、日本及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