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宜蘭「勁青」 推動頭城老街文化復興

  • 時間:2017-08-02 17:4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在台灣,提到老街,總會讓人聯想到大溪老街、三義老街、鶯歌老街,相較之下,頭城老街對外地人來說「名不見經傳」,但當地人可不這麼認為,這幾年就有一群宜蘭青年捲起袖子,創辦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攜手在地文化人,展開頭城老街人文故事挖掘,試圖用藝術帶動老街發展。他們說,「落後」可能是一種好處,讓他們更清楚該如何擦亮頭城過往人文風華。
◎頭城巷弄人家故事
『媽媽、家人也是會為女兒準備一個謝籃,裡面媽媽也會幫她準備什麼?扇子啦、還有龍眼、還有化妝品,一些女兒會用到的東西⋯就是有那種祝福女兒的含義在⋯。』
家就住頭城的賴淑貞正在為參加「2017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的民眾解說傳統嫁娶的「謝籃文化」,她的夫家早年製作「謝籃」的技藝相當知名,但如今隨著時代改變,這項技藝已經失傳,如今由孫媳婦賴淑貞以擅長女工轉譯為立體拼布,用慢工細活的巧手述說這項文化內涵;同時間,夫家傳承三代的中藥房也持續為頭城居民展示中藥乾坤的精髓。
而賴淑貞自己的拼布技藝同樣高超,藉由參與「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機會,也和其他另一位頭城藝術家「鉛筆馬丁」黃興芳及佛光大學學生跨界合作,為拼布藝術找到另一種可能性。
像賴淑貞這樣在生活中展示不同文化面向底蘊的人,在頭城為數不少,有「蘭陽第一筆」美稱的書法家康灩泉,以深厚的書法文風為當地人所敬重,在當年宜蘭人都以擁有康家書寫的匾額為傲,如今傳承到第四代康潤之,依舊頂著家族光環,為推廣書法盡一份心力。
從事木藝工作40年著陳啟文,也得自父親好手藝,並不斷尋求突破,展示堅毅且熱情不減的職人精神,這些都是頭城人文面貌,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低調不張揚」。
◎「勁青」致力復興頭城老街文化
這些頭城的家族故事、老街文化技藝傳承會被挖掘出來,幕後推手就是一群頭城青年。這群青年有的獨特的封號叫「勁青」,「勁」是宜蘭腔台語「正港」的意思,也有充滿幹勁的意味,他們因為愛鄉愛頭城,決定用藝術的方式,讓頭城老街文化再次復興。
2015年他們催生出了首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主要策劃人正是道道地地的頭城青年彭仁鴻。
彭仁鴻說,頭城是宜蘭最先發展的地方,早年文風薈萃,聚集很多文人,但現在似乎有些沒落,很多外地人到宜蘭玩,根本不會停留在頭城,他們希望扭轉這樣的形象,才會想到藉由讓老街文化復興,恢復頭城光榮感。
這一步走得並不容易,首先是爬梳在地故事,邀請在地藝術家一起參與,凝聚大家的共識,第一屆時甚至還邀請國外藝術家和頭城藝術家一起合作,試圖為老街文化激發出更多新的生命。
走到第三年,他們集結頭城十位故事人,從家族、技藝與新頭城三個面向, 以「巷弄裡的那戶人家」為題,用影像、裝置展覽、、親自解說等方式,讓民眾從這些人生命故事中,細細品味頭城的人文魅力。
三年下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逐漸看到成果,規模也越辦越大,有市集、有座談、有電影放映、文化輕旅行,還吸引更多在地人一起參與。目前正在交通大學就讀研究所的黃毓文,今年就決定跳下來擔任志工,她說自己從小在頭城長大,現在也希望盡一份心力,為家鄉做些事情。黃毓文說:
『(原音)我自己本身其實是自以為以頭城人是一個⋯覺得很驕傲的事情 因為國小鄉土課老師就會跟我講頭城老街的歷史,帶我們走頭城老街,在大學時期因為學校關係,也會做家鄉的報告,所以我對家鄉歷史故事可能是比其他年輕人要了解一點,但沒有說很懂,但也沒有,就希望透過藝術季參與,更了解頭城的歷史跟文化,我們可以為家鄉做什麼事,還有年輕人的力量可以怎麼發揮。』
回想一路走來,如何從大家的觀望中,凝聚出在地力量,彭仁鴻認為,關鍵就在於找到大家共同的關注的價值。彭仁鴻:『(原音)我覺得現在回鄉的青年都要有一些綜合能力,第一個是你本身的獨立作戰能力、單兵作戰能力、專案能力要有之外,另外一個就是要有政治敏感度,這些你可能覺得什麼都講,可是你可能什麼都得罪,所以怎麼樣的方式讓他們覺得你真的是可以跟他們想做的事情、關注的價值是契合的。』
◎頭城的未來想像
隨著「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打出名號,更多人開始思考頭城的未來該往哪個方向走。
16歲的梁鋐傑從小對陣頭與北管文化感到興趣,有感於社區耆老凋零,一年前開始決定重振自庄「集蘭社」,開啟北管傳承之路,儘管遭遇一些挑戰,梁鋐傑仍樂得甘願,他說不希望頭城老街像其他老街那樣,變得觀光商業化,他們要的是恢復頭城原本的人文風貌。
搬到頭城開設「舞涼麵」的衝浪夫妻許哲華、林欣怡,是標準頭城「新住民」,他們感受到頭城是一座充滿人文味道的地方。林欣怡說,她很認同彭仁鴻復興頭城老街文化的點子,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串連頭城人一起攜手,他們相信頭城的未來會越走越好。林欣怡說:『(原音)很多人都很想做一些什麼,但是欠缺一個機會,我覺得剛好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平台,大家有很多共通點可以去做一個連結不同的地方,可以互相去學習,所以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是很好的機會 仁鴻之前跟我們提過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明年度又有明年度的計畫,我相信一年會比一年更好。』
頭城知名藝術家「鉛筆馬丁」黃興芳,因為用筆描繪他記憶中的頭城老街樣貌受到在地人歡迎,他也期許自己的力量能發揮一些影響力,帶動更多頭城人一起「承古接今」,擦亮頭城的文化底蘊。黃興芳說:『(原音)有時候會想說,也許馬丁用寫的用畫的,用這種方式來講故鄉,也得到一些回饋成效,會不會有很多潛在他們離鄉的,或是年輕在外面,他也許寫作的、也許是學音樂的、學舞蹈的,他們會不會間接被鼓動,他這樣做,我是不是可以用我的音樂寫頭城,我用我的肢體表達頭城,那這樣算不算承接我們前輩文化資產的方式。』
相較於其他知名老街蓬勃發展,頭城發展的腳步確實慢了許多,但不少在地人認為,「落後」其實有它的好處,更了解頭城要什麼。而這群宜蘭「勁青」們,就帶著熱情和理想,發揮創意,攜手在地人,重新傳承頭城的歷史文化和價值,為老街聚落的再生,注入一股新的能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