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阿拉伯之春7週年 突尼西亞前景飄搖

  • 時間:2017-12-19 17:01
  • 新聞引據:採訪、DW;FRANCE 24、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阿拉伯之春7週年 突尼西亞前景飄搖
圖為突尼西亞2010年的茉莉花革命。 (AFP檔案照片)
突尼西亞城市希迪布濟德(Sidi Bouzid)的示威群眾17日紀念「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7週年,然而7年過去,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起義浪潮濫觴地的突尼西亞,至今經濟與政治發展仍停滯不前,經濟表現甚至比革命前更為退步,導致民眾滿懷憤怒走上街頭,重演當年的抗議方式紀念這場革命。
◎阿拉伯之春濫觴地 突尼西亞再上演抗議
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小販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為了抗議警察騷擾與罰款,讓他難以維生,憤而當街自焚,引發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以及1個月之後的「阿拉伯之春」起義風潮,導致連續執政23年的突尼西亞獨裁總統班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政權垮台。
「阿拉伯之春」運動接著席捲阿爾及利亞、埃及、約旦、巴林、葉門、利比亞及敘利亞等國,其中導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下台與利比亞獨裁領袖格達費(Moamer Kadhafi)遭人民推翻。不過,利比亞與敘利亞在人民起義後,至今仍陷於動蕩與內戰,並成為滋養伊斯蘭國(IS)的溫床。
至於阿拉伯之春的起源地突尼西亞,7年後的國內情勢與革命前相比,並未有顯著改善,許多突尼西亞年青人甚至認為,除了言論自由,從茉莉花革命所獲得的,可說是少之又少。
憤怒的突尼西亞人17日再度走上街頭,一名育有5名孩子的媽媽上週以自焚來表達對生活困境的絕望,所有情景仿佛重演7年前的那場革命。
◎突尼西亞經濟停滯與高失業
突尼西亞人民對時局不滿的主要原因,仍跟經濟停滯、高失業率與民主成長緩步有關。然而突尼西亞經濟停滯卻又與政治社會動蕩脫離不了關係。惡性循環使得突尼西亞的政經社會局勢不斷惡化。
面對社會不公與政治腐敗,突尼西亞人民上街抗議,而引發的社會動亂又讓外資裹足不前,加上財政赤字攀升,使經濟問題雪上加霜。
此外,經濟停滯導致失業率節節攀升。根據突尼西亞國家統計局,突尼西亞今年的失業率在15.3%徘徊,高於革命前的13%,且大部份失業者都曾受過高等教育,更增添社會的動蕩與不滿情緒。
◎恐攻與鄰國動蕩打擊經濟
至於突尼西亞經濟賴以為生的觀光業,在2015年分別遭遇巴杜博物館(Bardo Museum)與紹斯市(Sousse)度假海灘飯店兩次恐怖攻擊後,就一蹶不振。突尼西亞第二大貿易夥伴、鄰國利比亞的動亂,也對突尼西亞的經濟成長造成衝擊。
由於經濟成長緩步不前,許多年青人被迫離鄉背井,遠赴歐洲討生活。根據義大利當局統計,今年有高達8,000名突尼西亞人抵達義大利,其中男性有三分之二是20到30歲的待業青年。
◎民主改革停擺 國家進步阻力
除了經濟問題外,突尼西亞政府遲遲未推動民主改革,也是拖垮突尼西亞進步的一大因素。
茉莉花革命果實之一的憲法法庭至今仍未設立,通往民主道路重要一步的地方選舉也未落實,突尼西亞政府對地方選舉的時間一延再延,這個月16日又將原訂明年3月25日的選舉,再延至5月6日舉行。政治分析家認為,突尼西亞各政黨害怕選舉,擔心革命後一事無成的表現,將被無數失望選民的懲罰怒火淹沒。
突尼西亞是「阿拉伯之春」起義風潮的發源地,但不論是革命要求的經濟改革、民主化進程及政治社會變革,7年後仍處於停滯狀態,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未來只有真正看到人民的生存需要,這場追求民主的浪潮才能展現真正的果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