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失智非長者專利 年輕型失智病例逐年增加成隱憂

  • 時間:2017-12-20 13: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曾國華
失智非長者專利 年輕型失智病例逐年增加成隱憂
台灣失智症協會就指出,2017年,全台灣約有1.2萬人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舊稱:早發型失智症患者)。也就是說,病人的年紀不到65歲,就已確診為失智症,說明失智症絕非老年人的專利。
根據國發會推估,2016年底國內失智人口已破26萬人,2061年恐破85萬人,每100人就有5人為失智症所苦。但在這個數字背後,卻隱隱出現了另一個危機,也就是年輕型失智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就指出,2017年,全台灣約有1.2萬人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舊稱:早發型失智症患者)。也就是說,病人的年紀不到65歲,就已確診為失智症,不僅說明失智症絕非老年人的專利,尤其患者正值壯年,是社會中堅份子也是家庭經濟支柱,但記憶與生活功能卻逐漸凋零,對家庭及社會的衝擊更是不言而喻。今天的故事我們就從嚴劍琴說起,請聽嚴劍琴的女兒康筠娓娓道來。
『(原音)曾經有一個公文,她就帶回家給我爸爸看,跟我爸爸講說,你可以幫我看一下這個公文嗎,我看不太懂, 我爸爸就嚇了一大跳,因為我爸爸就覺得我媽媽,因為我媽媽她學歷很高,她博士畢業,在她的公司是一個很高階的主管,我爸就覺得這個東西你在中華電信做了27年,你怎麼可能看不懂你的專業,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覺得她真的很怪,不只是記憶力不好了。』
那一年,嚴劍琴才57歲,是典型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她的女兒康筠回想起當時,母親從忘東忘西到記憶力衰退,再到對工作無法做出判斷,讓這位被稱為台灣「MOD」之母的中華電信高階主管也不得不提早退休。
然而,嚴劍琴的例子卻不是單一個案,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就說,近年來,早發型的失智症病例愈來愈多,說明了失智症已非老年人專利。
『(原音)我們最年輕的個案大概是40幾歲,那我們碰過在日本最年輕的個案有30幾歲的都有,那其實失智不是老人家的專利,年輕人也是有機會的。』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65歲以前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病患約有 12000多人,許多家屬承受的壓力比照顧老年型失智症病患更巨大。不但,確診時間可能會晚了兩到三年,而且對家庭的影響衝擊更大。
『(原音)那年輕型的個案因為對家庭來講,大家很不容易接受 因為這麼年輕怎麼就碰到失智症,不只家人自己,他四周圍的親友也都很難接受,但是愈是延緩就醫愈是延緩接受幫助,對家庭的損傷其實是愈大。』
這是為陪伴失智者而跑的日本「RUN伴計劃」,2017年海外首站就在臺灣,的確,照顧失智患者就如同馬拉松長跑一般,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路,須要無比的耐力及耐心,過來人的康筠心頭最能體會。
『(記者問:你有失控過嗎?)其實我老實說有,就真的很氣很氣,因為我們都知道她不是故意,譬如說我們拿個什麼東西給她吃,她就把它摔到地上,她就不想吃,她就把它給丟了,有時候大家就是很氣,我們當事人身在那個當下,我說實在有時情緒會非常失控。』
儘管政府力推長照2.0,但全台約有76萬人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僅一成五使用長照服務,3成聘僱外籍看護工,超過5成由家人獨力照顧,每年更有約13.3萬人為此離職。像頂著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學歷的康筠就是如此,不過,康筠卻有不同的想法。
『(原音)老天給你的功課讓你磨練你的牌氣,讓你如何耐心對待一個人。』
過去媽媽在康筠眼中是個超人,但如今超人媽媽不再單飛,康筠一家人要陪著母親找到不同的人生,而在這條漫漫長路上,有更多期待的是,政府的長照政策能成為所有家庭的翅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