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澳洲工黨慘敗 經濟與內鬥是致命傷

  • 時間:2013-09-10 12:24
  • 新聞引據:中央社、BBC、經濟日報、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澳洲7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果一如民調預期,執政的工黨慘敗,保守派領袖艾波特(Tony Abbott)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獲得壓倒性大勝,取得執政權。工黨之所以落敗,經濟、碳稅以及工黨的內鬥,是主要的致命傷,工黨若想重振,必須先彌合內部的裂縫,勵行改革,才能重新獲得人民的支持。
◎內政為大選主戰場
這次澳洲大選的議題以內政為主,外交政策並非戰場,可以說是對澳洲工黨執政6年的一次公投。結果是工黨慘敗,不但把執政權拱手讓人,得票率還創下百年來新低。
分析家指出,其實工黨的政績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例如成功避開金融危機的衝擊,以及經濟持續保持增長等;但是工黨政府推出的碳稅遭到企業界和民眾反對,在難民偷渡問題上被指責應對不力,特別是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與他的前任吉拉德(Julia Gillard)之間的內鬥,令選民感到厭煩。
◎碳稅為決戰關鍵
在這些因素之中,碳稅更是重要的決戰關鍵;艾波特在選前宣告,這場選舉形同對碳稅進行公投。
碳稅是在陸克文首任總理任內定下,卻引發強大民怨;繼任的工黨黨魁、也是總理吉拉德,一度同意擱置;但在2011年,為了與綠黨籌組執政聯盟,吉拉德違背承諾,對重度污染業者開徵碳稅,種下工黨現在敗選的遠因。
陸克文再度上任,雖然做出修正,先採取3年固定碳稅價格後再成立貿易市場,但是在自由黨進逼之下,只好在7月間宣布,坦承吉拉德時代的政策錯誤,澳洲將比預定時程提早1年取消固定價格碳稅,改採以市場為導向的碳排放交易計畫,以緩和家庭生活成本的壓力。但此種讓步並沒有獲得選民認同。艾波特就批評,這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並非真的廢止碳稅。
艾波特在大選中的承諾,就涵蓋了以上兩大重點,包括要在上台後的一年內,取消碳稅和礦產資源租賃稅;並且在勝選的隔天,立刻要求相關部會首長籌劃,廢除碳稅、提振投資,可以想見碳稅所引發的民怨。
◎經濟與財政的難題
在經濟方面,受到美國QE(量化寬鬆政策)即將退場的影響,海外資金大舉撤出新興市場,礦業和天然資源的投資熱潮也劃下句點,而天然資源和礦業卻是澳洲經濟大宗,加上中國大陸需求減緩,使得澳洲經濟面臨挑戰。
大選前夕,工黨總理陸克文還在積極向選民宣揚經濟政績,並且重申當選後要致力於創造就業,以及推廣寬頻與補助生活費,可見經濟議題的迫切。
嚴重的財政赤字也受到關切。面對2013年財政年度高達301億澳元的財政赤字,自由黨/國家黨聯盟也在選前承諾,要推動財政開支緊縮計畫,預計在今後4年中減少400億澳元,大約370億美元的支出,其中包括降低澳洲對海外援助的增幅,以及減少公務員等,節省下來的經費將用於基礎設施、特別是公路建設。
◎工黨長期內鬥 令人民厭惡
此外,工黨執政期間內鬥不斷,早已令人民倒胃口,逐漸失去人民的支持。
2010年吉拉德發動黨內政變,罷黜陸克文,成為工黨黨魁和澳洲總理。在接下來的3年間,陸克文奮力不懈的反攻,雖然最終從吉拉德手中奪回政權,卻也導致工黨內部出現嚴重的分裂。
學者指出,這次大選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7日投票正式開始之前,就已經有超過300萬名選民,通過郵寄等形式進行提前投票,顯示人民早就對工黨的執政成績做出決定。
至於外交方面,一直不是這次大選的重要議題,分析家指出,可能因在野黨政策和前任政府相去不遠。艾波特已經表示,如果當選總理,將首先訪問印尼、中國、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而不是澳洲的傳統盟友英國和美國,這顯示,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與工黨一樣,把發展與亞洲的關係,放在對外關係的重要位置。
回頭來看工黨,不管誰出任工黨領袖,只有先彌合了分裂,加上黨內改革,工黨才能夠浴火重生,重新獲得人民的支持。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