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11組國內外藝術家 讓空總蛻變文化實驗場成真

  • 時間:2018-11-09 19: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11組國內外藝術家 讓空總蛻變文化實驗場成真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11月首度推出大型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邀請國內代表性藝術家現地創作,啟發民眾對台灣未來社會文化願景的多元想像。(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剛開放不久的的「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今年11月首度推出大型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邀請11組國內代表性藝術家現地創作,從空間、歷史與藝術介入等角度,盼啟發民眾對台灣未來社會文化願景的多元想像。

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仁愛路口的「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場域,前身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二戰後轉成為「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今年起改由文化部主導接管,以文化實驗場重新定位,對外開放,並於11月起推出策劃一年多的首檔大型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秉持「創新」與「實驗」的核心理念與精神,策展人王俊傑透過邀請11組不同世代的國內外重要跨領域藝術家,從既有的基地場域出發發想,透過創作、民眾參與,呈現藝術家對於空間、歷史的重新詮釋以及藝術介入環境等角度,帶領民眾思考台灣文化環境的未來與願景。王俊傑:『(原音)它這個文化場地打開之後,我們怎麼樣透過實驗精神去發展未來台灣在文化領域的表現,當然它也思考所謂藝術跟文化環境的問題,所以這些藝術家他們都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從空間的角度,從它歷史的角度,還有從藝術介入環境的角度去創作。』

像是台灣詩人夏宇就以自己的新詩、舊詩,搭配自己拍攝的新舊影像,重新錯置,創作了「只有雨讓城市傾斜」的裝置作品,影射對城市的想像。台灣重要影像實驗藝術家高重黎,則再次以影像裝置思辨歷史的主體性。來自南韓的「張英海重工業」網路藝術組合,則以台灣人喜歡算命為主題進行文字影像創作,探討人對於未知的茫然與渴望一盞明燈指點迷津的心理狀態。

台灣藝術家鄭淑麗更與英國藝術家馬修・富勒(Mathew Fuller)合作,策劃一場為期79天的「Sleep 79」睡眠行動計畫,邀請唐鳳、張鐵志等名人與民眾一起參與,反思我們如何擁有一場睡眠美學,以及睡眠在藝術脈絡中的反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