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文物帶你回東周 中研院與史博館攜手聯展

  • 時間:2019-05-15 17: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文物帶你回東周 中研院與史博館攜手聯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的國寶-水陸攻戰紋鑑,於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中研院提供)

距今2500年前的東周時代,思想百家爭鳴、列國政治合縱連橫,東周時代的各式器物,也透過墓葬得以流傳千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結合雙方東周時代的館藏,共同舉辦「東周實相─河南出土東周文物展」,今天(15日)盛大開幕,讓各界能一窺東周面貌。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這次展覽結合中研院史語所及史博館的館藏,所謂「東周實相」,是藉由河南出土的鄭國與晉國墓葬器物,開啟一個窗口,讓當代得窺一面東周的實際形貌。

他也提到,這次展覽主要是因為史博館正在整建,將古物移到史語所,才開啟了辦展的契機。他說:『(原音)雙方因此就有了想法,只有保管,那就只有在庫藏裡面,大家看不到,所以史語所的同仁就想到,既然這些古物同源,來自大概同一個地域,除了凸顯學術研究的價值,也有教育推廣的意義。』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副司長張惠珠表示,這次展品跨越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透過這些國寶重器,讓大家得以想像當時多元複雜的狀態,以及上層貴族的生活面貌。若仔細觀察器物的形制,更可以看出其風格的轉變。

這次展覽依墓地區域,將出土品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新鄭李家樓與輝縣琉璃閣甲乙墓的重器,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所藏;第二及第三單元,是由中研院史語所發掘、收藏的汲縣山彪鎮1號墓及輝縣琉璃閣60號墓的器物,兩墓豐富的遺物,有著重要考古價值。

此外,展件中不乏保持未修復狀態的「破片」,除了盡量維持古物的原初材質,更結合展場布置,將墓地影像1比1呈現,更讓觀眾如臨考古現場,體驗器物在古墓中的真實樣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