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登山客攀登聖母峰殞命 多因雪崩與意外墜落

  • 時間:2019-05-26 05:37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登山客攀登聖母峰殞命 多因雪崩與意外墜落
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攻頂人數眾多,登山客必須冒著凍傷和高山症風險,才能站上世界最高峰。(資料照 / 翻攝自Pixabay.com)

儘管聖母峰攻頂之路大塞車,過去一週死亡人數增至10人,然而,成功攀上巔峰的快意,仍吸引絡繹不絕登山客,甘冒遭遇雪崩與意外墜落的風險,也要征服世界第一高峰。

根據維基百科的表列,自1922年有統計以來至今,因攀登聖母峰而喪命的登山客累計共307人,雪崩和意外滑落是兩大死因。

聖母峰歷來單日最多人遇到山難,發生於2015年4月25日,當時尼泊爾規模7.8大地震導致19位登山客喪生:其次則是2014年4月18日,一場雪崩致使16名雪巴人慘遭不測。2015年(19人)與2014年(17人)因此成為在聖母峰斷魂最多的兩個年分。

1996年5月11日,8人在試圖登頂時殞命,成為有史以來最悲慘的事件之一,當年登山季共有15人死亡,包括台灣籍的登山客陳玉男,與陳玉男同行的台灣登山專家高銘和逃過一劫,並把這段經歷撰寫成「九死一生」一書。

片商曾把這起真人事件改拍成電影「聖母峰」(Everest)於2015年上映,片中也有提及台灣登山團的故事。

攀登聖母峰必須遵守「兩點鐘規則」,也就是一定要在下午兩點前登頂,否則就必須回頭。時間回到1996年,美國登山專家費雪(Scott Fischer)第五次挑戰聖母峰時,就是因為太晚登頂而喪生。

根據氣象紀錄,聖母峰山頂最低溫度為攝氏零下60度,最低月平均溫度零下35度,全年平均溫度零下29度,參照北極、南極,因此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