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南科考古館19日開館 5千年前「碳化稻米」搶先看

  • 時間:2019-10-15 11: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南科考古館19日開館  5千年前「碳化稻米」搶先看
史前館南科考古館將於19日開館,台北宣告記這會搶先曝光珍貴考五文物。(江昭倫攝)

歷經10多年籌建,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將於19日正式對外開館,南科考古館15日搶先開箱4件珍貴文物,其中大坌坑文化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米」,距今5,000~4,300年前,推測為台灣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米,顯示台灣史前居民在5千年前便已懂得人工栽培稻米,開始耕作生活。

座落於台南科學園區的「南科考古館」終於要正式與國人見面,館方15日在台北舉行開館宣告記者會,邀請建築師姚仁喜親自說明建築設計概念。

姚仁喜指出,考古學想要探究的是我們究竟從哪裡來,他以考古挖掘呈現的秩序對照現代都市經緯關係發想,主體利用玄武岩、花崗岩等石材,呈現幾何形建築;大廳入口、時空隧道、兒童館則以玻璃帷幕為主要外觀,整體外觀呈現既當代卻又內涵5,000年的深度。姚仁喜:『(原音)諸位如果去的話會發現這個建築物有很多管狀的空間,這管狀的空間讓我們有一種向度,而且有一種探索的感覺;第二個,我們用的材料希望表達一種亙古的的感覺,我們外牆是用火山岩;第三個這個建築物故意做的有一些有密碼的感覺。』


南科考古館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兼具當代卻又內涵5千年深度。(史前館南科考古館提供)

由於南科園區具有全台灣出土最多且跨越時間最長、考古文化相最完整的遺址文資特色,記者會上也搶先曝光4件珍貴考古文物,有距今約1,800年~1,300年前出土的「人面陶偶」,距今2,800年~2,100年前出土的「玉管珠串」,以及可證實台灣史前居民在5千年前生活的證據。史前館館長王長華:『(原音)過去的5千年前的人,他們怎麼存活,他們吃什麼?5千年前他們就會耕作,「碳化的稻米」,從大坌坑文化人,就是南關里東遺跡,另外一個就是當時的人吃的是一種梭魚跟鯰魚,當時的梭魚跟鯰魚它的有機質都腐化了,到現在留下來都是他們頭腔、頭骨裡面的耳石,都是到現在台灣仍然常見的近海魚類。』

王長華表示,南科考古館展示的是百分之百南科當地出土的遺址文物,超過1千多公頃、60個遺址,密度極高、文化相非常連續,橫跨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及明清漢人等六大文化層,文物最早距今5千多年前、最晚約3百多年前,充分說明台灣這塊土地上,過去先人生活變遷痕跡,極具意義。


南科考古館展示距今約5千年前的「碳化稻米」,證明台灣史前居民已經開始人工栽培稻米。(史前館南科考古館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