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青年女權運動第一個行動與第一炮(下)

  • 時間:2020-07-15 16: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青年女權運動第一個行動與第一炮(下)
「佔領男廁所 」創造話題輿論,也將責任直指公部門,要求國家修改公共空間的男女廁所比例,增加無性別廁所等。(圖: 作者提供)

【摘要】中國女權運動在2012年邁入了新的時期,從此,以青年為主體的運動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而首先開啟這一篇章的,是兩個行動,「受傷的新娘 」和 「佔領男廁所」,這兩個行動在運動當中各具不同意義,並且確立了這個時期女權運動的特質和模式。


在2010年前後,一個叫「女權之聲」的組織創立,開始探索不一樣的運動模式。「女權之聲」的前身叫「婦女傳媒監測網絡」,成立初期,他們期望通過致力於對中國大眾媒體有關性別議題報導的數量和關注程度來監督媒體,提高媒體的性別意識。

後來「女權之聲」意識到:傳播不會是運動的終點,更需要的是制度性的變化,所以同時通過各種活動,培育出第一批青年女權主義者。這群青年大多具有邊緣者的身份,因為性別受到的各種歧視和壓迫自不必說,許多人因為性取向、性別認同、階級身份等始終處於邊緣當中。而東亞文化當中的集體主義、壓制個性的環境,也讓這些年輕人長期被壓抑。這些壓抑在運動當中找到了出口,也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力量。

第一個一炮打響的行動——佔領男廁所

「佔領男廁所 」在2012年發起,因為在當時頗受爭議的標語和形式獲得非常多的媒體關注,進入很多公眾的視野。這個行動是在青年女權培力的活動之後的產出,在培訓中討論了各個性別議題,很多人就發現幾乎所有女生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為了上廁所而排過隊,但是常常公共場合的廁所設置是非常不合理的,這個問題很普遍,卻沒有得到解決。

於是這群青年們想到「佔領男廁所」這一個主題,既能很直接地拋出這個話題,讓公眾很快理解、讓女性產生共鳴,也因為佔領了男廁所這個行為而具有一定的爭議性。這個活動在廣州首先進行,青年們佔據了廣州越秀公園旁邊的公共廁所,提前聯繫了記者,進行這個行動。在這之後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多個城市,都組織了「佔領男廁所 」的行動,引起媒體爭相報導。

除了創造話題輿論,這個行動後來也將責任直指公權力部門,要求國家修改公共空間的男女廁所比例,增加無性別廁所等,多次與政府部門溝通,也將這個行動帶到政府部門門口。最終在2016年,中國的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新政策,將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較大地區為2:1。之後的行動也沿襲了這樣的立場,無論議題大小,始終將決策制定者的責任放到訴求當中。

女權行動派的始點:公眾化、直接問責、藝術性

這一時期的中國女權運動從這兩個行動開始,開啟了不一樣的運動場景,顯示了一些突出的特性:

一是與媒體的合作,積極介入社會話題,在輿論討論中佔據一方空間。順應市場化媒體的傳播規律,在當時中國官方對於公民、民主議題進行大力的打壓和消聲的情況下,媒體缺少報導話題,十分渴望新的、有社會價值的話題,而這些女權行動迎合了媒體的話題需求,並因為有意的設計也增加了傳播性。通過這些話題的傳播,性別話題漸漸從隱形狀態走出來,讓更多人瞭解和討論,突破了原來的小圈層裡面的傳播。

二是問責性、抗議性的表達。因為中國限制或者禁止民間集會、抗議、遊行,於是行為藝術成為一種介於直接抗議和藝術表達之間的新的抗議形式。而邊緣的青年人跳脫體制的獨立性,也讓這個時期的運動保持了一定的對抗性和批判性,追溯國家權力在制定政策法律上面產生對女性的壓迫的責任,將政策和法律的改變作為必不可少的行動訴求。

三是青年主體,保持邊緣的不依附,保持草根的身份,要求自下而上的改變,喚起大眾的性別意識,也進行權力的反思和拆解。利用自己的創意和對大眾傳播的理解來製造自己的議程,也利用自己對體制的叛逆來靈活地開展活動、不等政策制定者的施捨,要求應得的權利。

作者》王青松  中國女權運動行動者,中國#Metoo運動及反就業性別歧視深度參與者和組織者之一,獨立撰稿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