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不只手抖 單側肩痛、走路拖行也是帕金森氏症警訊

  • 時間:2020-09-22 17:3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不只手抖 單側肩痛、走路拖行也是帕金森氏症警訊
北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左)提醒,單側肩痛、走路拖行,都是帕金森氏症的警訊。(劉品希 攝)

一名50歲女性長期肩膀痛,一直誤以為是「五十肩」,進行物理治療都無法改善,直到就診才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醫師提醒,單側肩痛、走路時一腳拖行、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寫字變慢變小、甚至作夢大叫等,都是帕金森氏症的警訊。

一講到「帕金森氏症」,大家想到的畫面就是患者手抖個不停,連杯子都拿不穩,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

葉篤學指出,早期的帕金森氏症症狀包括走路時手不會擺動、走路時一腳拖行、單側肩膀疼痛、睡夢中大叫、寫字變慢變小、「撲克臉」等。他說:『(原音)帕金森氏症者他會產生一些肢體的僵硬,動作慢,所以有時候其實他走路的時候,好像有點會在地上拖,有些病人他會跟我說,他好像走路的時候聲音特別大,好像悉悉簇簇,人未到聲先到,那這個其實有時候可能要看一下他是不是真的是有帕金森氏症。』

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一旦凋亡的黑質細胞超過50%時,將導致運動變得混亂與無法控制,而帕金森氏症的盛行率約為每年3萬5千人。

有台灣「帕金森之父」之稱的陸清松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男、女得病比例約為1.4:1,帕金森氏症本身屬於良性疾病,若控制得宜,可穩定控制20年。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則表示,目前帕金森氏症的治療瓶頸在於藥物導致「開關現象」,也就是藥效高時會出現異動症,但兩、三個小時後,藥物濃度降低,就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目前已有新藥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的問題,也可減少中晚期患者藥物依賴、長期過量導致幻覺等困擾。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