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共二十大/台灣太亮眼成習負擔 學者:以多元言論寬待親中論述該檢討

  • 時間:2022-10-24 20:1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中共二十大/台灣太亮眼成習負擔 學者:以多元言論寬待親中論述該檢討
中央廣播電臺24日舉辦「透視中共二十大,關鍵五年看什麼」座談會。圖左起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梁書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央廣董事長賴秀如、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蔡明芳、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圖:RTI)

中共20大閉幕,中共公佈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為討論話題。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吳建忠今(24)日在央廣舉辦座談會上指出,習近平人事安排出爐後,未來五年中國內部並不樂觀,習近平雖然安排看似以優先解決內部問題優於台灣問題,但台灣,像是防疫的表現,勢必會成為其負擔。反觀台灣內部,過去多把親中論述當作是多元言論而寬待之,但當中國未來以政謀統勢必增加下,是否仍應容許這種形式的「多元論述」值得思考。

中央廣播電臺舉辦「透視中共二十大,關鍵五年看什麼,中國變局、台海情勢與區域安全」座談會,邀集學者專家探討中共20大後的情勢發展。這次20大受到矚目的除了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當眾被請出場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與軍委名單都引起討論。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吳建忠表示,在20大報告出爐後,原本有聲音認為,報告用字遣詞與過往沒有太大不同,預料習近平可能延續其過往模式,但當人事佈局出爐後,對中國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

台灣是習的負擔 但動手還須考慮美國因素

吳建忠表示,從這樣的人事安排下,預期習近平應該是優先解決內部問題會優於台灣問題,包括外界提到上海封城處理中產階級的李強,以及處理北京低端人口的蔡奇都進入政治局常委名單,而習近平則專門處理高端政治問題,所以低中高端都具備了,如此一來,未來習近平面對台灣心態可能不會變成價值,而是他必須要面臨的負擔或問題,那麼就會碰到排序的問題。

僅管中共20大報告涉台部分,包括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以及反對外部勢力介入等論述,其中有兩項與台灣有關,但反對外部勢力介入雖然過去是中國的原則,不過卻不能取決於習,因為有另一部分必須看美國。只是未來台灣勢必會成為習近平的負擔和問題,因為像防疫就是台灣的特色,台灣有辦法在兩種極端走出中間,對習來說,台灣太亮眼,會讓習無法容忍。

吳建忠同意政治學者、漢學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看法,未來中共將是高度不穩定跟混亂的局面。他也認為,中國雖然在20大前夕出現四通橋事件,但實際上六四之後,中國人民已經從心靈上放棄抗爭,取而代之是各種去政治化的後門理論,但隨著習近平的連任,也連帶把這種虛假的希望給打破。過去中國的溫和改革派總會投射希望在下一屆或其他強人,來一隻老虎,狼就變指望,習近平剛上台時自由派也有期待,如今可見仍跳不出循環。

中共以政謀統勢必升高 親中言論不應視為多元

而面對中國的變局,台灣這幾年國艦國造等自我防衛提升,已經與九六年台海危機時不同,中國是否武力犯台,近年許多論述都從同一批人口中提出,一種是說習內部不穩,所以轉移注意力來打台灣,另一種就是完成歷史大業。

吳建忠認為,過去台灣內部有許多聲音論述是台灣主政者挑釁,所以導致中國對台動武,但國際上早已無此看法,這種說法其實呼應了習近平所說「團結台灣統一的力量」,而可預見接下來以政謀統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增加。

吳建忠指出,台灣言論已相對保守,並寬容對待這些聲音,但我們看到過去共黨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論述,已經變成愛國者治港治澳,就是加強了國安內部團結統戰力量的做法。他還透露,雖然疫情之下看似兩岸民間交流已經中斷,但其實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也說過,這些民主協商的平台一直在動,還會挑選對手,現在不僅要台灣人要統一,還要你心悅誠服的統一。雖然台灣多認為這些是多元的聲音,但這樣到底好不好,值得思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