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說好香港故事」實際是「為中國說好大灣區故事」

  • 時間:2023-02-28 18: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說好香港故事」實際是「為中國說好大灣區故事」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宣讀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多次提到要協助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及大灣區工作。(資料照/港府新聞處提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多次提到要協助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及大灣區工作。同時,又會在本港舉辦多個大型活動以及加強「海外經貿連繫」,繼續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更撥款 5.5 億港元(折合約 21.5 億新台幣)協助支援大灣區發展,甚至,於金融、航空業上提供資助,協助港生北上大灣區發展,以大灣區加速中港融合。以上牽涉到三個範疇,我們就逐一的研究。

港府補助只是釣餌

相信十居其九的讀者看到上一段的介紹,重點都會在港府撥款 5.5 億,為大灣區提供發展援助,然而筆者認為 5.5 億不算甚麼,畢竟今年港府已錄得 1,400 億港元(拆合約 5,480 億新台幣 )財政赤字,先不說 5.5 億對大灣區建設可以提供到多少實際援助﹐ 5.5 億只不過九牛一毛,甚至冰山一角,對港府而言可謂「不痛不癢」﹐而這一項政策重點不在金額,而是背後動作⋯⋯

政府牽頭撥款 5.5 億協助港商甚至以港府名義協助發展,代表港府又或參加計劃的港商,將會成為部份項目的負責人又或是持份者,根據過往中國境內建築項目經驗,一個項目造價動輒數以十億,甚至百億計。 5.5 億根本不值一提﹐然而,政府牽頭,提供一些「蠅頭小資助」予港商,當港商接受該款項,代表正式參與項目,同時,項目造價必定會比該資助「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情況下,港商必定需要額外投入更多資金去完成項目。也就即是意味著港商向中國投放大量資金來發展「大灣區」,而港府則仿如中間人,為大灣區與港商「穿針引線」,「班資回朝」。

發展大灣區才是港府的政治任務

不管是《施政報告》還是今次的《財政預算案》,重點都落在「大灣區」之中,加強兩地合作、人才流動。明顯地是一個政治任務,任務目的除了利用大灣區加強中港融合,在金融經濟上,是希望加強香港在大灣區角色,以香港之名為「大灣區」物色投資者。

特區政府日前出訪中東及阿聯酋多國,當中一眾財金官員向多國推銷大灣區,並與多國簽署合作協議。在中俄與西方愈走愈遠的狀況下,香港難以再如以往一樣左右逢源,相反的只能被逼靠攏中、俄,發展單邊主義,令優勢被新加坡完全取代。現在香港甚至要利用「前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剩餘價值,充當「大灣區」代言人,去找一些二線、三線的金融投資市場「說好大灣區故事」,讓世界不同地方投資「大灣區」。

本來,香港已經江河日下,要加快腳步尋找出路,然而,政府出訪中東多國,而非傳統西方市場,已經是一個香港經濟警號,甚至現在出訪的原因亦非香港,而是「大灣區」。究竟,真正融合「大灣區」後的香港,會是一條新出路,成為「大灣區」龍頭?還是只不過淪為二線小鎮之餘,「大灣區」計劃最後不了了之?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