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拜登拚工業復興 電動車與晶片的美國製造挑戰

  • 時間:2023-03-23 18: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張雅涵
拜登拚工業復興 電動車與晶片的美國製造挑戰
美國正吹起一股工業復興熱潮,總統拜登(Joe Biden)力拼「美國製造」。圖為拜登去年12月親自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上機典禮。(路透社/達志影像)

美國政府對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祭出補貼和減稅優惠,目標是讓美國成為先進的工業製造基地,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不過,這些產業要實現永續成長,也面臨挑戰。

美國工業復興熱 電動車和晶片拚美國製造

美國正吹起一股工業復興熱潮,總統拜登(Joe Biden)力拼「美國製造」,對電動汽車和晶片等戰略產業祭出補貼和減稅等優惠措施,目標要將美國打造成先進工業的製造基地。

路透社報導,拜登的努力正開始收到回報,汽車大廠和電動車新軍,以及全球晶片巨頭已經宣布在美國興建新廠的計畫。

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和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就分別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和俄亥俄州(Ohio)興建新廠。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在2月下旬也宣布,將縮減在德國的電池生產基地規模,要把生產業務重點移回美國新廠。日本汽車製造龍頭豐田汽車(Toyota)也將進軍美國,預計在2025年開始在肯塔基州(Kentucky)生產電動汽車。

中國崛起、疫情與烏戰 敲響工業依賴警鐘

這批新誕生的「美國工廠」,力求逆轉過去幾十年在全球化之下,就業機會外流到國外的趨勢。

中國崛起和過去幾年的COVID-19疫情造成供應鏈動盪,也對美國產業敲響警鐘,凸顯出依賴進口必需品的風險。在過去2年,由於晶片荒和其他零部件短缺,美國製造商難以生產從汽車到洗衣機的一系列產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促使俄國連通歐洲的天然氣管道關閉,以及烏克蘭出口至全球的糧食遽降,更讓人們對關鍵產業依賴進口的擔憂加劇。

這讓拜登政府決心要提振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在2022推出「晶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為美國晶片生產和研發提供達527億美元的聯邦補貼。

電動車也是先進製造業浪潮的一部分。美國聯邦和州政府除了對電動車廠設廠祭出稅收優惠外,消費者若購買北美組裝的電動車,依車款可獲得7,500美元至上萬美元不等的補貼,大大刺激購買意願。此外,提高美國的晶片製造能力,也將有助於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這些措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不過業界專家也在關注,美國官方的支持是否能長時間延續下去,以確保看到美國製造業的永續成長。

英特爾40年來在美首建新廠

路透社走訪位於俄亥俄州的2家工廠,一家是新興的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Battle Motors收購擴建的工廠,另一家則是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正在興建中的新廠。

俄亥俄州是堅定支持共和黨的州,但對拜登政府這項刺激美國工業發展的措施表達力挺,顯示這項政策罕見獲得兩黨支持。

位於俄亥俄州的英特爾廠區耗資200億美元興建,是英特爾40年來在美國第一個新的製造基地,未來這裡生產的晶片將被用於從汽車到數據中心。俄亥俄州副州長赫斯特德(Jon Husted)說,像英特爾這樣的計畫是美國為關鍵產業「按下重新開機鍵」的機會。

英特爾獲得晶片法案多少金額的補助尚不清楚,英特爾政府事務長安德魯斯(Bruce Andrew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希望這筆錢不要分散在許多不同的項目上,因為這會削弱其成效。

不過,英特爾選擇在遠離亞利桑那州和奧勒岡州(Oregon)等美國晶片中心的地方建立一個半導體製造中心,將面對的挑戰是,需要連帶發展附近的供應商網絡,以及培育技術工人。

電動車應用擴大 工業復興新希望

距英特爾廠區不遠的則是一家已有77年歷史的車廠,該廠在2021年被Battle Motors收購後,如今規模已經擴大了兩倍,除了繼續專注於生產油車的內燃機和天然氣動力卡車外,並已建立了一條電動車款裝配線,生產屬於較小眾的電動垃圾車,供應給洛杉磯等城市的清潔車隊。

若說英特爾新廠的目的是協助美國對晶片這個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取得領先地位,Battle Motors則是將為驅動環保的電動車技術作出更廣泛的應用。

對於Battle Motors來說,聯邦和州的激勵措施是將工廠選址在俄亥俄州的主要吸引力。

但新電動垃圾車的推出受到不少挑戰,包括零部件短缺,以及在為大型電池開發充電基礎設施方面也面臨障礙,而採購這類型電動垃圾車的城市很可能需要配設新的電路,以提供足夠的電力。

憂心政府支持曇花一現

此外,這兩個計畫都面臨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方面的直接挑戰,不過,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產業政策研究員穆羅(Mark Muro)表示,更大的問題是,美國政府是否會長期支持這些鼓勵措施。

他指出,要提高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這些現在獲得注目的計畫,必須被視為長達至少10年的政策的一環。

英特爾的安德魯斯承認,依賴政府支持會帶來風險。未來的政府某一天可能會撤回支持。不管是在俄亥俄州,或在美國其他地方興建新工廠的熱潮,也可能會在這些工廠最終開始投產時,出現供過於求。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