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家補貼助長爛尾不斷 中國新能源車「墳場」日趨氾濫

  • 時間:2023-04-21 10:3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國家補貼助長爛尾不斷 中國新能源車「墳場」日趨氾濫
中國不少城市陸續出現新能源車墳場,有些車子防塵罩都還沒拿掉。(圖:翻攝微博)

中國不少城市陸續被揭露大批新能源車,密密麻麻停放在停車場,長期乏人問津,甚至有的車輛防塵罩還沒拿掉,沒被開過就被棄置。這些車型不是只有小型車廠車輛,其中大部分都是比亞迪、奔騰、吉利、北汽等市場上主流的預約叫車服務車型(中國俗稱網約車),這種平均數百台到數千台新能源車長期停放的現象,被戲稱為新能源車「墳場」。

「政策補貼」助長低效企業無序發展

中國從2012年開始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並為購買電動車提供了高額補貼。中央政策補貼一輛續航力只要達到250公里的純電動車,補貼金額能給到6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7萬元),即使續航力只有80公里的純電動車,補貼也有3.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6萬元)。而地方政府也有政策補貼,插電混合動力車4800人民幣,純電動車12600人民幣。

「政策補貼」助長低效率企業無序參戰的趨勢,不少共用汽車企業的首選市場就是新能源車。這些車輛的續航能力往往不到250公里,實際可能連一百公里都開不到。這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早期階段不成熟的產品,被大批量生產出來,卻沒有什麼流通能力,只能在補貼後堆在空地上,等著送去報廢,造成環境負擔的環保壓力。

合謀套利賺國家與地方政府補貼

套利的第一種模式就是生產商拿國家補貼,生產商再成立一個公司買車,可以再拿一次地方補貼,接著把值錢的零部件賣回廠家,廠家繼續貼牌造車,資本圈讓大家都賺錢了,政府也賺到汽車大國夢。舉例來說,造車成本只要5-6萬,銷售哄抬報價為15-17萬,當國家補助6萬多,左手右手倒一下1萬輛車,就是2-3億,加上賣掉碳指標,暴利進帳可觀。如何左手右手倒一下?因為生產商只要成立一個租賃公司,把自己製造的車,賣給自己旗下的共用汽車租賃公司。有的甚至把零件、電池拆掉,反覆裝上不同的車來申請補貼。

觸目驚心還有第二種模式,這種利用年輕人的信用,用以租代購,零首付的話術,鼓勵年輕人貸款買車跑網約車,用這方式來助長汽車銷售量。不過,疫情3年沒什麼人坐車,接不到單是經常的事,年底退車的年輕人太多了。

蝴蝶效應 行業寒冬才剛開始

新能源車推廣應用是有考核指標的,且對汽車公司有補貼。汽車公司為了完成指標並拿到補貼,想方設法大量售出新車,而且許多品牌專門針對網約車群體,開發了低配款。多重力量推動新能源車的「野蠻生長」,銷量數據斐然。但是拿到補貼要滿足2年或者行駛2萬公里的條件,與其讓車輛到處跑,不如統一存放等到拿到補貼就把車輛報廢。

沒有計劃,盲目生產,品質低下,哪有不進「墳場」?中國很多行業都一樣,互聯網、網約車、外賣、房地產、新能源汽車,什麼行業熱門就做什麼行業,從來沒有考慮過後果。更重要的是蝴蝶效應,這是一個接收失業者的滯洪池,預約平臺壓榨司機,司機賺不到錢退車,租賃公司到閉,一個完美的過程,這類「靈活就業」可以不列記在失業數字內。而「野蠻生長」後的網約車市場迅速飽和,由於網約車提供的服務參差不齊,亂象叢生。於是中國交通部門開始對網約車的管理加強,或進行監管,許多網約車公司賠得血本無歸。

無效投資讓「墳場」頻現  巨大浪費誰買單?

歷史如鏡,中國先前為了發展半導體產業推出大基金項目大投錢進去,大灑幣多是以眾多無效投資收場。而時代的亂象中,實施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2022年起正式退場,不過,地方政府於2023年1月又密集推出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方向與中共中央政策相左,效應值得觀察。

共用車輛是分享經濟浪潮下的新產物,在世界範圍都具有創新性,這也意味著,該行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前人不曾遇到過的新問題。處理好共用企業與市場規則、城市空間、公共資源、消費者權益之間的關係,才能真正形成各方互惠互利的局面。

作者》吳建忠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