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訪問時機正逢六四天安門事件周年而遭到批評,但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高級外交官5日與中國官員進行了坦率而且富有成效的會談。
在中國上星期拒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國防長李尚福正式會晤的提議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4日率團訪問北京。
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康達、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以及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會晤了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以及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等中國官員。
聲明指出,「雙方進行了坦率和富有成效的討論,作為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以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並建立最近兩國之間的高層外交」。聲明中說,雙方就雙邊關係、兩岸問題和其他事項,交換了意見。
聲明表示,「美國官員明確表明,將積極競爭,捍衛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康達在4日抵達北京,恰逢1989年中國軍隊鎮壓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其周邊地區民主示威者34周年。
流亡美國的前天安門學生領袖周鋒鎖告訴路透社,他感到「憤怒」,這次訪問的時機是「背叛」。
周鋒鎖說,「這絕對是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選擇這樣一個日期舉行會議,只能是中共的戰略舉措。國務院這樣做,而且沒有提到天安門事件」。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則為會議時機提出辯護,表示批評者「只是無中生有」。柯比指出,「這是一次計劃已久的旅行,這就是時程表的制定方式」。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間的關係惡化,從台灣到南海等問題都存在爭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一直試圖增加與中國的接觸。
但批評者質疑這種做法,認為過去幾十年的接觸,並未能改變北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