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靠民企與消費不夠!WSJ:中國對經濟過度自信恐付代價

  • 時間:2023-08-01 16:53
  • 新聞引據:、華爾街日報
  • 撰稿編輯:陳文蔚
靠民企與消費不夠!WSJ:中國對經濟過度自信恐付代價
中國推出提振消費與支持民企的20條措施,但外媒認為北京根本忽略嚴重的家庭負債和建築市場問題,恐造成歷史錯誤。(路透社/達志影像)

中國在第二季各項經濟數據陸續出爐以及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後,對外宣布擴大消費20條措施,企圖提振低迷的內需經濟。但《華爾街日報》直接唱衰,認為中國領導人似乎仍傾向觀望,僅推出支持民企和提振消費的措施,卻忽略了家庭沉重的負債問題而未推出重要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認為這種過度自信將讓中國付出代價。

中國6月出口銳減12.4%,降幅大於5月的7.5%,而剛公布的中國7月份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則已經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榮枯值。《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要麼正處於正常的後疫情時代疲軟期,要麼就是即將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也就是進入一輪破壞性的通貨緊縮和雙底衰退,而最新的PMI數據強化後者的可能性。

報導指出,儘管經歷了兩個季度的低迷,但中國領導階層似乎仍傾向觀望,僅選擇與電動車等受青睞的行業對話,但卻沒有拿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大砲」,認為這可能會成為歷史錯誤。

官方仍認經濟下滑僅是暫時而未有更強措施

目前看好中國的理由基本上歸納起來,首先是認為中國半年前才剛擺脫新冠疫情的封控,家庭收入仍在反彈,誠如其他國家勞動力市場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疫情後恢復元氣。報導表示,從上周中國政治局會議公報中顯示,中國官方認為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摺式前進的過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報導認為,這份公報對外釋出的訊息是:建議推出更多政策支持,但沒有宣布任何重大舉措。

另一個看法是,中國當前的疲弱狀態,尤其是服務業,以疫情前的標準來看是超乎尋常的,這些數據像是中國7月份服務業PMI為51.5,為去年12月以來最低水準,也比疫情前平均水準低了將近整整兩點,另外,中國7月建築業PMI僅為51.2,而疫情前均值約為60。看好者認為,這代表若中國像其他大型經濟體一樣,最終回歸均值,那麼中國經濟就會穩健許多。

但看空中國者的主張則認為,中國當前發生的情況與其他大型經濟體在疫情後經歷的根本不能比,看空者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正處於嚴重下行期,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很大,且待建項目已經大幅減少,根據穆迪(Moody's)數據顯示,6月份屬於高收益評級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中,有72%存在流動性不足問題。另一方面,過去旺盛的出口隨著歐洲狀況不佳以及疫情時期電子產品熱銷的減退,中國出口也再次出現下滑。

忽略中國家庭負債嚴重與資產價值下滑連鎖效應

此外,報導指出,從某些標準來看,中國家庭現在負債要比美國家庭沉重,包括中國家庭相對其他主要經濟體承受更長時間的防疫限制和封控,同時中國家庭現在手中持有的最重要資產「房屋」也開始貶值,再加上中國政府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對那些可以創造大量就業的行業,像是網路平台和補教行業,進行大規模的整頓。

分析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僅透過扶植民營企業和促進消費等方式,恐不足以扭轉劣勢,反而需要更激進措施,直接對家庭給予財政轉移支持,同時還需大刀闊斧改善中國脆弱的社福保障體系,回歸更親近的市場模式。

報導還提醒,當前的危機在於,若中國政府不採取上述措施,而僅僅將當前經濟問題視為是短暫的問題,那麼出口和建築業的進一步疲軟將會再次拖累整個就業市場。

報導強調,中國政府在未來幾個月的行動對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走向至關重要,但目前為止,中國領導層似乎仍僅安穩面對問題以及期望著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