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政府擬放寬外籍看護申請門檻 醫憂恐釀排擠效應

  • 時間:2023-09-01 17:5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政府擬放寬外籍看護申請門檻 醫憂恐釀排擠效應
政府擬放寬外籍看護申請門檻,醫憂恐釀排擠效應。(資料照/中央社)

政府研擬放寬外籍看護申請門檻,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今天(1日)表示,此事牽涉層面廣泛,他擔憂將產生排擠效應,讓重病者更找不到人照顧,呼籲政府應思考完整的配套措施。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拋出80歲以上免巴氏量表即可申請看護移工的政見,引發討論,行政院長陳建仁指示放寬家庭看護移工申請門檻,研議多元認定方式。

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1日受訪表示,他同意放寬申請外籍看護的標準,但此事並非僅是放寬人力這麼單純,政府必須思考非法外勞管控與相關配套措施,由於東南亞國家一直在縮減勞工輸出台灣的人數與條件,加上許多國家經濟好轉,已無輸出勞工的誘因,因此,以開放更多外籍看護作為國內照護政策解方是蠻危險的方式,且非長久之計。

劉建良指出,目前要申請合法外籍看護等待時間都已經很長,外籍看護也會挑選輕鬆、易照顧的長輩與病人,未來一旦放寬申請條件,恐將產生排擠效應,真正重度失能、需要照顧的長者與病人反而更難找到看護。他說:『(原音)那你未來再開放還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開放之後也許就更多人可以申請,真正需要的、比較重度的這些失能的人就會請不到人,因為外勞都會說我不要照顧,我要去照顧會走的老人就好,所以他的這個開放會讓那些真正需要的、很重病的人請不到人,因為就是比較輕微的都可以去申請,外勞可以去選擇輕鬆的。』

劉建良認為,台灣在照護政策上已做的不錯,但各國都面臨一樣的問題,就是沒有更多的錢可再投入。他強調,「治療本身的效益真的太小」,減少病人的量才是最簡單、根本的方法;以失智症為例,失智症不會好轉,只能控制、延緩惡化,因此,預防全民失智、及早診斷才是比較有效益的作法,盡量控制在輕度階段,而不用走到高強度的照顧。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受訪則表示,根據現行規定,失智者若要申請外籍看護有兩個管道,可透過巴氏量表評估或醫師診斷認定,政府目前正研擬若已在使用長照服務的失智者,放寬免至醫院評估,她支持相關放寬措施與便民流程,但也呼籲衛福部正視聘僱外看家庭的需求,整體性規劃多元長照服務資源,包括社區、機構、居家、外籍看護等。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