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因應中國複合式手段 國安人士:堅守透明及原則 防遭事件各個擊破

  • 時間:2024-03-18 15: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因應中國複合式手段 國安人士:堅守透明及原則 防遭事件各個擊破
國安人士指出,為了因應對岸的複合式手段,我方戰略必須清楚,就是堅持原則與透明,確保不會被每起事件各個擊破,導致無法收拾。(示意圖/Unsplash)

中國「兩會」落幕,一名熟悉兩岸事務的國安人士在一場內部簡報中分析指出,中國的對台工作範圍已更廣,且統合性、協調性也更強。至於要如何因應對岸的複合式手段,國安人士指出,我方戰略必須清楚,就是堅持原則與透明,確保不會被每起事件各個擊破,導致無法收拾。

對於中國在520前可能採取的動作,該國安人士指出,這次兩會中比較特殊的就是中國外長王毅提到「一中全家福」,這是首次提出,目的很清楚,就是他近日在國際間不斷強調各國要重申一中原則,尤其是操作聯合國2758號決議。他認為是因為國際間挺台力道日強,中國必須要在外交上強化法律戰及政治戰,至於未來是否會重回「戰狼外交」,也值得觀察。

國安人士指出,研判兩岸關係或中國對台政策時,看他做了哪些事要比說了哪些話更重要,從選後至今,對岸雖動作很多,但對台灣的軍事脅迫程度並未明顯升高,且似乎比過去克制。至於後續是否會持續對台採取動作,他判斷是時間問題,一來是對岸認為民進黨在這次大選雖只獲得40%選票,但仍主政,因此還須強化施壓手段,例如M503航路及ECFA早收清單等;二來則是要觀察台灣新領導人的談話,用以判斷手段的強弱,現在動作太多或太少都不對。

至於金門越界快艇翻覆事件,該人士則認為是突發,與上述事件非同類型。另一名國安人士則表示,金門事件發生後,一直有兩岸瀕臨戰爭等說法,但這與實際的行為展現有所落差。他並指出,觀察協力者的動作,可發現對岸希望補足這個落差,就是持續對台造成宰制性的影響,讓台灣內部感到恐懼、並持續造成台灣內部對立。

該人士也指出,金門事件目前已不再像之前劍拔弩張,可能是因為中國考慮已在南海和菲律賓出現衝突,是否還要同時在台海有所動作,造成「三海一線」的解讀,因此最後僅撂下狠話,說一切由台灣負責便離開。而近日CNN、法新社記者目睹中國海警船在南海包圍或驅逐菲律賓船隻的報導,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

對於中共對台組織的統合性更強,台灣要如何因應?國安人士表示,面對複合式干擾,我方必須清楚有哪些樣態、成因為何,再思考如何對應。例如對方若要操作灰色地帶及認知戰時,我方就要盡量揭露正確訊息及對方的動機,讓台灣民眾同時取得相對安定或不受干擾的社會環境與氣氛,構建因應的韌性,就像這次金門事件,我方一開始便定調是針對三無船舶的執法案件,必須透過司法解決。

他強調,即使對方手段很多元,我方在戰略上仍必須清楚,就是對方要模糊化時,我方就要使其透明;對方要改變原則時,我方便要堅持原則,以確保不會被每起事件各個擊破,例如透過經濟壓迫造成台灣內部民心潰散,或是將金門事件升高為政治事件,意圖讓台灣民眾認為執政者沒有因應的能力,最後對政府失去信心,造成體系崩潰等,若我方因遭遇壓力或恐嚇便放棄原則,最後就會每個角落都有事,導致無法收拾。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