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導,根據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今天(23日)發佈的一份報告,北京和華盛頓之間長期累積的緊張,是在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最大的關切。
這份對美國企業的調查報告表示,前後矛盾和不明確的政策與執法,上漲的勞工成本和資料安全問題,仍是其他主要的關切。這份報告還說,儘管中國領袖堅稱北京歡迎外國企業,許多企業仍遭遇阻礙無法自由競爭。
這份報告寫道:「中國政府宣稱鼓勵外國直接投資,但許多我們的成員持續在投資和營運上遭到阻礙,包括一些歧視政策,還有製造對外國人猜疑的公關活動。」
這份報告歡迎兩國在2023年關係改善,這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拜登(Joe Biden)總統的峰會達到頂點,但報告說今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對於未來的經商環境「事關重大」。
最近訪問北京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北京提起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包括電動車、鋼鐵製造和太陽能板,可能會排擠美國和其他外國生產商。
報告稱:「我們認知到美中關係有重大爭論領域,其中許多並沒有簡單或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前景。」
這份報告說商會視雙方之間的高階交流和溝通為首要優先事項。
在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去年營收有所改善,然而僅有略少於一半的企業預期2024年會獲利。
仍有很多美國商會的成員表示,他們對中國本身經濟的成長更加樂觀。
在所提出的眾多建議中,這份報告敦促中國創造和施行「透明務實的經濟政策,能平等的對待國內和國外的企業。」
在提及擔憂被控違反中國國安風險時,這份報告也呼籲中國的領導人釐清和縮減中國反間諜法的範圍,以防止反間諜法干擾正常的企業營運。
在這些要求之前,已發生多次外國企業遭到突襲搜查,中國當局稱是基於國安法而進行。
報告還呼籲美國官員避免訴諸可能無效,也不符合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目標的單方面控制措施。報告表示,華府應該與中國企業來往,以允許他們在遭到制裁前,可以提出對出口管控的擔憂,例如民用科技被軍事使用。
這份617頁的雙語報告提供了上百項建議,涵蓋多種產業,從運動和線上串流,到職業安全議題與一般道路交通管理。
報告表示,美國企業一般來說並未計畫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在考量到有14億人口的市場中國,有多大和多重要時。但是,他們在增加對中國的投資,以及讓中國成為企業策略焦點的意願,已經在減弱,因為中國的優勢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