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叩關WHA 民間籲拉長戰線、培養國際NGO人才

  • 時間:2024-04-26 11: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叩關WHA   民間籲拉長戰線、培養國際NGO人才
世界衛生大會。 (張順祥 攝)

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今年預計通過「大流行病公約(Pandemic Agreement)」,台灣恐再次被排除在外,當面臨下次大流行病來臨時,將難以即時取得病毒資訊、關鍵技術。面對國際參與困難,民間呼籲應拉長戰線並培養國際非政府組織專業人才。

大流行病公約是什麼?

2019年底爆發COVID-19百年大疫,面對未知且傳播力極強的傳染病,各國措手不及,造成全球性災難,凸顯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衛生條例(IHR)」現有機制不足,難以提供即時完整的疫情資訊並給予防治協助,因此,多國呼籲建立更強而有力的國際架構,以因應未來可能再發生的大流行病。WHO便自2021年起著手制定有關大流行病防範與應對的國際協定「大流行病公約」,由各國政府談判小組(INB)負責起草及協商,談判文本至今已修正到第九個版本,但尚未定案,希望能提交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WHA)審議通過。

台灣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表示,「大流行病公約」有三大關鍵機制,包含知識與技術轉讓、利益與資訊共享,以及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若簽署該協議,締約方便應將國內研發的防疫工具與醫藥品進行技術轉讓,例如疫苗生產技術、檢測診斷技術等;當締約方取得病原體的生物樣本或其基因定序資訊時,有義務立即提供給WHO,以協助全球研發及共享;至於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機制,則是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協助眾多國家的「COVAX」平台升級版,將作為全球防疫物資採購、協調與分配平台,在疫情期間按照風險與需求向各國提供防疫物資。

台灣難成締約方 恐再次被遺漏

台灣在國際參與上面臨許多政治阻礙,林世嘉表示,若台灣未能成為「大流行病公約」的締約方,意味著在下一次的大流行病中,台灣仍無法即時掌握國際疫情,也無法立即向全球通報,且難以更快速的取得國際認證的醫藥品及關鍵的生產與診斷技術。她說:『(原音)大流行公約就是因為COVID-19開始的,大家覺得一定要開始處理這個題目,但是台灣往往被忽略,所以我們就會成為那個防疫的漏洞,那大流行公約裡頭如果把台灣以…,不管講說你是不是國家或者是中國代表台灣等等這樣的理由,把我們排除在外的話,那麼下一次更大的疫情來的時候,在分享很多的防疫資訊或者是病毒細節的時候,台灣就會一樣被遺漏。』

台灣非WHO會員國,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7年未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今年也恐難有所突破。林世嘉指出,在今年3月份的「大流行病公約」談判案文中可觀察到締約方資格已從原先「具WHO會員國、聯合國會員國或觀察員國資格」,調整為「所有國家」,相較於先前的版本,新版本的資格限制對台灣更為有利,但考慮到中國因素,我國能否加入仍面臨極大挑戰。

動員時間緊迫 民間盼拉長戰線

歷年來我國都會籌組官方世衛行動團前往日內瓦發聲,參與周邊論壇,台僑、台商與民間團體也會自發組成宣達團在當地舉行遊行活動,呼籲讓台灣參與WHA。面對5月27日即將召開的WHA,台灣能夠動員的時間相當緊迫,林世嘉呼籲應積極促請理念相近國家與友邦在WHA與所有國際場合為我發聲,她也認為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不該每次都等到WHA大會召開前夕才委請友邦提案,應拉長戰線,在每年初WHO召開執委會時便展開行動。她說:『(原音)因為按照議程、按照狀況來看,執委會是在1月,那你應該1月的時候處理把它放入議程,那他們就會說外交上有時候他們就說不容易過啊,可是你拉長戰線要一直講嘛,不然的話,你這個是在對民眾交代說今年有推案,因為你推案這個要納入正式議程,所以要在執委會。』

每年5月登場的WHA大會,其議程早在當年1月召開的WHO執委會便已排定,重要議題能否納入,WHO執委會才是關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今年1月以「世界醫師會」籌備委員身分出席WHO執委會,他表示,WHO當中有大約130個非政府組織,可在WHO會議中發表宣言,甚至參與決策過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世界醫師會掌握不小的話語權,但在執委會現場,卻只有他一名台灣人,他認為除了每年集會動員、號召友好國家為我執言,台灣布局WHO的戰略也應從培育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人才著力。

台灣醫師孤身出席WHO執委會 籲培養國際NGO專業人才

姜冠宇指出,WHO的行政人員,只要是黃種人,清一色幾乎是中國人,因此台灣若想以國家代表的身分與會一定會被擋住,但政府花了太多力氣在爭取國家代表這件事;反觀WHO非政府組織,其內部自治,WHO對於組織成員無從干預,台灣人自由參與的幅度很大,他自己便是誤打誤撞加入,在疫情期間向世界醫師會期刊投稿,經過激烈競爭後成為世界醫師會的核心幹部,出任籌備委員一職,獲得今年代表世界醫師會出席1月WHO執委會與5月WHA的資格,他認為政府應有計劃地培育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醫療外交人才,否則難以突圍。他說:『(原音)那我們到這個團體裡面,一個事情要表決來承認我們的時候,贊成我們的到底是不是多數,我們台灣在這一點上其實還是吃虧的,但是你要改變這一點,也就是在這個平台上,這些工作的這些幹部,那就是我們人才塞的夠不夠而已,那我們人才就是如果一直都沒有培養、都是斷的,甚至我們連怎麼樣加入,好像就連買票去搭高鐵到我們的目的地,連買票的動作你都沒有的話,那其實就是我們在這邊努力,我可以說那是零。』

台灣在雙邊關係持續提升,與許多國家的友好程度不斷增溫,姜冠宇便表示,根據他在WHO執委會的觀察,現場除了邦交國,有多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出言相助,呼籲WHA應納入台灣,中國因此一度要求中止議程,他的確感受到台灣與很多國家的關係都變好,但一旦面對多邊關係如WHO便難以施展,「中國的策略是派了太多太多的人在聯合國、在世界衛生組織進駐」,因此整體決策過程對台灣非常不利。

姜冠宇認為,台灣應透過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專業參與,逐步改變聯合國與WHO的行政結構。他強調,國際溝通確實有成本,若只做眼前有效果的東西,便難以達到目標。他說:『(原音)就是我們每年都是用透過集會,或是透過那些進步國家代表幫我們講話,可是這些都很明顯是流於形式,那你說其實我們要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不同的相關專業的非政府組織裡面,然後慢慢的去影響WHO的行政結構,因為確實、確實 WHO的部分的行政幹部也是從非政府組織裡面去選擇的。』

儘管被視為「防疫模範生」,台灣去年還是未能參與第76屆WHA,今年恐將再度被拒於門外。隨著疫情退燒,防疫光環逐漸退去,台灣想要打破國際參與的困境,除了祭出不可或缺的國際輿論戰外,也應長期穩定培養專業人才,戰略性地參與國際組織,先從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著力,發揮台灣的醫療外交實力,相信WHA緊閉的大門有一天終能被敲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