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IISS:亞洲軍演節奏加速 但中國規模仍落後美國

  • 時間:2024-05-31 08:4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IISS:亞洲軍演節奏加速 但中國規模仍落後美國
圖為2017年10月,共軍在朱日和基地舉辦閱兵。(中新社提供)(資料照片/CNA)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今天(31日)發表報告指出,在地區緊張不安情勢近年來不斷加劇之際,美國和中國都已在亞洲各地大幅增加軍演數量,但北京的演習在規模和複雜性方面仍然落後。

國際戰略研究所對2003年至2022年的亞洲軍演進行調查,表示演習正在日益加速的擴大,這部分原因是由於美國和中國試圖藉此測試能力、並強化戰略性外交。

這個位於倫敦的智庫發布的研究報告,列出了美國和亞洲國家進行的大約1,113次演習,而中國則進行了130次演習。

報告中提到,儘管美軍最終可能失去在這個地區對中國的優勢,但中國面臨缺乏作戰經驗的挑戰,而且演習的發展仍然不夠充分,在因應地區突發事件時過於照本宣科。

這項研究指出,美國將透過和地區幾乎所有國家進行的大量軍演,來試圖保持領先地位;而中國將試圖藉由深化和他們在地區少數夥伴的演習關係來縮小差距。

更廣泛地來說,隨著台海情勢緊張、以及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議,這個地區的軍事部署數年來一直在增加。

外交官員和分析人士表示,他們正在密切關注這項趨勢。他們之中有些人認為,軍演具有許多目的:促進在爭議水域的航行自由、發出震懾與安撫的訊號、並且改善外交。

3位要求匿名的駐外武官表示,這些軍演也為試探對手的能力和溝通創造契機,美中雙方的船艦和飛機就經常彼此跟蹤。

中國、北韓和俄羅斯都曾抱怨,美國軍演速度與日俱增─不論是否和盟友一起進行,正在加劇這個地區的緊張局勢並引發軍備增長。

美國則表示,演習是為了建立信心和提高互相操作性。

中國和其他部隊的演習往往涉及平行行動,而不是美國及其盟友與合作夥伴所促進的互相操作性。

國際戰略研究所指出,中國越來越關注於印度洋,一些分析家警告,中國在東亞衝突中將難以捍衛在印度洋的重要能源供應。

報告中提到,中國最先進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就參與了2023年11月和巴基斯坦在阿拉伯海的海軍演習。

報告指出,自從2010年代中後期以來,華盛頓對於和中國競爭的關注重點就發生了變化,和日本、菲律賓與澳洲等盟國的合作變得更加重要。

報告中說,這種朝向和更多夥伴進行更頻繁與更大型軍演的轉變,是遵循了先前的趨勢,但是改變的速度更快,並將持續至2024年以後。

華盛頓並不是獨自追求這種轉變,如果不是一些亞太國家與日俱增的憂患意識,這種情況就不可能發生。這些國家多年來一直和日益獨斷的中國發生衝突。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專家史托瑞(Ian Storey)表示,北京的參與程度在2023年大幅增加,而且預期將持續增長。他認為,雖然中國與東南亞國防往來的節奏加快看來令人印象深刻,但應該從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專家葛蘭姆(Euan Graham)則表示,更廣泛地說,這項演習趨勢對區域安全的影響,將取決於誰在演習、以及為何演習。因此,風險在於「旁觀者的看法」。

他指出,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並不認為聯合軍演令人安心,而是認為此舉將刺激另一方舉行更多自己的演習,這裡指的是中國。但一些地區盟友則對美國提出了非常強烈的尋求保證要求。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