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金鐘與青鳥

  • 時間:2024-06-13 16:0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金鐘與青鳥
立法院會5月28日審議國會職權修法相關法案,民團發起「青鳥行動」號召民眾再到立院外抗議,參與者滾動寫有「拒絕中國干政」的白色大球。(資料照片:中央社)

年初台灣大選結束之後,立法院朝野分佈正式從執政黨主導轉變為「朝小野大」的局面,立法院本會期注定會成為多事之秋;而不出意外的很快就有意外,由「環台高鐵」以及「打穿中央山脈」開始,再到立法院改革內容的相關爭議,立法院所在的青島東路成為了「青鳥」的主場,打響了近年來台灣社會運動的第一槍。

與香港無關但香港卻滿場飛

作為一個來台的香港人,如果本身沒有活在政治圈子或沒有在看台灣的政論節目,其實很難會了解到這個議題,能夠衝出同溫層的大概就是那個很誇張的「兩兆」的數字,要再去了解到之後埋藏的立法院修改議事規則的這個議題的話,是一個門檻很高的事情,加上修法本身是一件很本土的事情,很難會有機會接觸到普通香港人的圈子。但去到活動現場你卻會一直看到不同很多很多的「香港」,一個原本看來沒什麼位置的地方,為何會這樣一直在青島東路上出現呢?

「香港」—工具箱內的一樣工具

要把修改議事規則的事情說是在抗中脈絡內的一件事,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個背景就要拉得很遠,例如要從傅xx成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黨鞭,再說到他之前去中國與共產黨會談,並遭民進黨指其配合中共統戰,回來台灣之後就要去執行這個政治任務。要說當中沒有可能性嗎?又不可以這樣說,但要說有沒有很強烈很客觀的支持,也真的不是很明顯。所有可以怎樣去把事情具體化呢?唯有就去工具箱中把香港再講一下,把他說成如果修改了就會成為「香港」一樣的極權象徵,來讓這件事變得更具體、門檻更低吧!

作為香港人的一員,在台灣或許沒有置喙的空間,而且在反送中運動後,香港政府透過「完善選舉辦法」再修改會內議事規則,在外配合「國安法」、「基本法23條」等一步一步把香港打造成極權統治者的樂土,也可以說是一個客觀事實,此情此景被人從工具箱拿來用,也是無可厚非的。

可以如何自處?

香港人在看到這些情況可能會有兩種情緒,一是覺得認同香港現在就是很糟的現實,又或者是有一種很複雜的心情,覺得在香港人傷口上灑鹽,忽視香港人現在仍然有好多人在艱難的時候仍選擇堅持善良、堅持原則,但你又無力去阻止這一切被利用作為墮落、威權的代名詞。我聽過一個說法,說大家都已經知道香港很慘的了,但就只是這樣而已,對台灣人而言就是一個例子。其實作為另一個國家,的確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只是一些其他的例子,但如果社會運動當中沒有了人,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部分,那麼就算你們的訴求有多政治正確都好,大概也只不過多數人向少數人的單方面消費與施暴,作為道具為你們達成目標而已。作為香港人的我們,大概也只可以這樣把想法說出來,期望能夠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對話吧。

作者》關山月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