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環境部:未禁止特定樹種 將提正面表列樹種供參考

  • 時間:2024-06-28 12:1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環境部:未禁止特定樹種 將提正面表列樹種供參考
環境部委託研究列出15種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樹種,並據此建議避免選擇,引發爭議,但環境部澄清並無公告禁止種植相關樹種。圖為民眾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野餐。(圖:中央社)

環境部委託研究列出15種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樹種,並據此建議避免選擇,引發爭議。環境部今天(28日)再次澄清並無公告禁止種植相關樹種,強調樹種選擇須從不同面向多方考量,將邀集農業部相關機關與專家討論,提供兼具減碳、減污、景觀等效益正面表列樹種供作參考。

近年臭氧已成為主要空氣污染物,管制臭氧必須從前驅物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著手,其中,VOCs來源包含工廠、車輛等人為排放及生物源兩種。為強化臭氧管制,除積極減少人為VOCs排放外,參考國際間管理經驗,植物生物源產生的異戊二烯也須加以關注,因此,環境部去年委託成功大學研究團隊釐清本土樹種異戊二烯排放潛勢,根據異戊二烯排放率,篩選15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的原生樹種,提供各界參考,建議避免選擇栽種,引發爭議。

對此,環境部主任秘書洪淑幸28日上午出席環境部記者會時表示,相關建議只是公文、而非公告,公文中的敘述可能有一些不太合適的文字,因此造成大家困擾。她強調,種樹對於環境都是有益的,只是有些微量物質排放可能會造成不同影響,但環境部從未禁止種植。

環境部指出,樹木可以攔截懸浮微粒等空氣污染物,的確有助於空氣品質提升,但根據國內外研究發現,有一些樹種可能排放異戊二烯,也就是臭氧前驅物之一,因此,對於樹種的選擇須從不同面向多方考量。

環境部表示,該部透過成功大學研究團隊蒐集上百篇國內外論文,提出研究成果,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空污減量已有相當成效,目前各項污染物質若要再加以減少,已進入錙銖必較的階段,除了要求傳統的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減量之外,也要關注生物源可能造成的影響,以持續提升空氣品質。

洪淑幸指出,環境部將於近日邀集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及學界人士,共同討論適合台灣本土環境的物種,再提供兼具減碳、減污、景觀等效益正面表列樹種供作參考,避免民眾疑慮或植樹的困擾。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