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2日)至中研院進行專題討論。鄭麗君指出,政府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推動多元綠能為核心戰略,而台灣面對核廢料處理難題,「必須有核廢料解方才能負責任使用這樣的能源」。對於國會職權修法生效,有中研院士擔憂立法院亂象恐阻擋政府施政,鄭麗君表示,政府會善盡溝通責任,當行政權跟立法權兩權扞格時,就尋求大法官裁處。
中研院1日至4日舉行第35次院士會議,今天邀請鄭麗君擔任與談人,分享「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議題,並進行專題討論。
鄭麗君於會中分享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包含「擴大社會投資,減輕家庭負擔」、「創新經濟,智慧國家」、「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擴大醫療投資,打造健康台灣」、「均衡台灣,在地希望」、「厚植軟實力,打造國家品牌」、「邁向多元平權的共榮社會」、「打造韌性台灣,維護安全與和平」等。
能源轉型方面,鄭麗君會中分享,台灣面對淨零治理及數位治理轉型的雙軸挑戰,在2050淨零轉型氣候變遷的威脅,這也是新賽局,未來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希望確保供電穩定,也加速發展多元綠能及綠電多元媒合措施,除了深度節能也布建儲能系統等。
對於中研院院士劉鴻文關切核能使用可行性,鄭麗君表示,面對2050淨零轉型,政府提出第二次能源轉型,雖然現在能源配比中還是有6%的核能,但是未來多元綠能會是核心戰略並搭配深度節能、儲能及韌性電網。
鄭麗君說,過去社會討論擁核或反核熱烈,但她認為,能源討論框架也許要有改變,大家都樂觀期待未來核能是否可免除核後端的問題,有更安全、沒有核廢料的發展。
鄭麗君說,台灣現在面對最現實狀況是核廢料處理,核一廠、核二廠都不是因為執照到期而停機,是因為沒有啟動核廢料貯存設施,核三廠即便要延役也必然要面對核廢料問題,這是不管擁核或反核者都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必須有核廢料解方才能負責任使用這樣的能源」。
鄭麗君也提到,核三廠執照到期必須專家審查、體檢,因此在核廢料以及核電廠安全的情況下再來討論是否使用核能才比較恰當。鄭麗君說,討論應該回歸理性、務實層面,所有多元意見都會在政府組成的委員會來充分討論。
國會職權修法生效,中研院院士周昌弘於演講後提問,行政院的施政理想有非常好的願景,但仍擔憂在立法院雜亂無章的情況下,民主永續之路可能會因反對黨、在野黨的杯葛而備受阻擋,是否有好的方法能避開立法院違法擴權亂象。
鄭麗君回答,民主挑戰都是無可迴避的,「我仍然對民主具有一定信心」,當行政權跟立法權兩權扞格時,就尋求大法官的裁處,目前整體還是在憲政體制下運作。
鄭麗君提到,多元分歧的意見是民主社會常態,希望不同政黨能體認民主政黨之間的競爭不是敵人、只是理念對手,能以理性競爭來爭取人民權力付託,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及普世價值作為指引,在競爭中溝通協調合作。
鄭麗君以自己擔任文化部長時為例,指民進黨在立法院雖然也是多數政黨,但她總是努力跟在野黨委員溝通,「我的法案都是不需要動用多數表決權的」。
鄭麗君表示,民主價值在於溝通協商、妥協,有共同願景而形成共識,雖然不一定每次都能做到,但這是基本信念,行政院會善盡責任、溝通協調,每一天跟國會互動都是對話過程,憲政體系的衝突也期待有憲政體制的解方。
鄭麗君也說,台灣民主社會非常多元且有活力,公民社會積極倡議,在關鍵時刻公民也會發出聲音,不同政黨不管誰執政都必須持續促進公民參與,在公共政策形成過程中納入公民意見,也讓所有政治力量最後回歸民意的期待,更多元、更制度性打造公民參與體制、方便參與途徑,是政府目標。
她說,未來如何透過公民參與讓更多公民力量、台灣民主走在良善的治理方向上,「我還是相對有信心」,這過程中如果可以克服困難,台灣民主文化跟民主治理也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