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馬丁案延燒 考驗美國智慧

  • 時間:2013-07-19 13:40
  • 新聞引據:中央社、法新社、中國時報、中廣、中央社、法新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美國佛羅里達州社區守望員槍殺非洲裔青少年,被陪審團判定無罪,引發激烈爭議,再度掀開美國社會既有的種族裂痕,同時具有擴大對立的後續潛力,如何緩解,考驗著美國人的智慧。
◎無罪判決 引發激憤
2012年2月26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處社區,非洲裔17歲青少年馬丁(Trayvon Martin)從便利店買了飲料,在返回家中的路上,與社區守望員齊默曼(George Zimmerman)相遇。齊默曼認為馬丁行跡可疑,尾隨跟蹤之後兩人爭執扭打,齊默曼聲稱馬丁企圖攻擊他,最後以隨身的合法配槍把手無寸鐵的馬丁射殺。
佛州聖福德鎮(Sanford)陪審團於7月13日判決,齊默曼沒有犯下二級謀殺罪和過失殺人罪。這項判決立即引發強烈抗議,並被塑造成「白人射殺黑人無罪」的情況,令種族議題更加發燒,非洲裔族群群情激憤,紛紛走上街頭示威抗議,高喊「在美國,只有白人的生命才有保障」。
包括華府、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亞特蘭大、費城、達拉斯等多座大城,都出現示威。抗議過程不乏過激場面,小型衝突、搗毀商店玻璃、推倒警車等,並有若干示威人士被捕。
◎傷害已成 難以彌補
在美國三權分立,行政與司法相互尊重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幾乎無能為力。總統歐巴馬除了呼籲冷靜,要求民眾尊重司法之外,只能將抗議導引到他積極推動的「槍枝管制」法案。
美國司法部長霍德(Eric Holder)則呼籲民眾,就馬丁案引發的議題對話;他同時呼籲,重新檢討「不退讓法」。
所謂的「不退讓法」,就是公民如果覺得生命受到威脅,可以合法使用致命武力。美國有30多州採行「不退讓法」,現在各地都出現請求修法聲浪;但是,這些作為可能都緩不濟急。
歐巴馬甚至遭到流彈波及,他在2008年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而馬丁案又是他主政以來,美國最具種族敏感性的命案,但他竟然沒有挺身為非洲裔仗義執言,反而呼籲尊重司法,令部分非洲裔選民失望。
◎馬丁案 非僅種族問題
美國的國際形象,已經成為公平社會的象徵,強調人人平等,非洲裔成為總統、又當選連任,似乎足以說明一切;但一場社會案件的判決,卻立刻挑戰此種假象,顯示美國社會中,種族議題依然相當敏感。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份研究結果顯示,至少在經濟層面上,美國種族之間的差距近年來不斷擴大。在2009年時,美國白人與拉丁美洲裔、非洲裔等少數族裔之間的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到20多年來的最高水準。白人家庭的凈財富中間值,相當於拉美裔的18倍、非洲裔的20倍。此外,美國社會中仍然不時出現不同種族間的殺人事件,更使這道裂痕難以彌合。
當然,也有分析指出,馬丁案並非單純的種族問題,其中更夾雜了經濟與社會因素。齊默曼是西班牙裔,並非嚴格定義下的白人,更非向來歧視黑人的極右族群;而遇害的馬丁,只是一個17歲的年輕人,他的穿著、舉止,甚至說話方式,都是一般人印象中,地位較低層的非洲裔美國人,而齊默曼是一個配槍的社區守望員。
不論如何,這次無罪判決已經導向明顯的種族爭議,非洲裔族群不但擴大示威,要求重審;更計畫在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華府大遊行50週年之際,於8月24日在華府發動好幾萬人的大遊行。
眼看雪球可能越滾越大,馬丁案所引發的餘波盪漾,究竟如何才能善了,將考驗美國社會的智慧。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